有关科普的征文(精选27篇)

有关科普的征文(精选27篇)

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大家都写过征文,肯定对各类征文都很熟悉吧,借助征文人们可以反映客观事物、表达思想感情、传递知识信息。你所见过的征文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有关科普的征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科普的征文 篇1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我们身边到处有着科学的影子,它随时留在我们身边,帮助我们解决生活上的一些问题。可见,科学对我们还是挺重要的。有人可能会问:什么是科学?我想科学就是现在还没发现的,需要我们去发现、研究、探讨的吧。但我觉得最重要的还是科学带给人们的帮助,人们怎么去发现它,利用它。其实科学就在我们的身边,只要我们留心去观察,我想你有可能是未来的“爱因斯坦”。

那是在暑期发生的,暑假期间天气特别炎热,连我家的小狗也常常吐着舌头,好像在说:“热死了,热死了……”由于天气的炎热,蚊子可要大显身手了。提起蚊子,没有哪个不憎恨它们,说它们是“吸血鬼”。是啊,每当傍晚,蚊子常常成群结队猖狂地向我们进攻,有的时候甚至会扰得我们整夜睡不好觉。这样的吸血鬼有谁不恨呢?可是说来也奇怪,我们对蚊子却有一种奇妙的感情。但你别误会,这种奇妙的感情绝不是喜爱蚊子,而是一种科学兴趣。据我了解蚊子的生活习性,发现它们的活动和天气变化有着密切的关系。

大家都有这样的体会吧!在夏秋季节中,每当梅雨快要来临之前,蚊子异常活跃,正如人们常说:“今日蚊子叮人凶,一场梅雨靠得稳。”还有人常说:“七月半蚊子多一半,八月半蚊子少一半,九月半蚊子叮石球。”那么这是为什么呢?原来蚊子对周围电场的变化是十分敏锐的。在一般情况下,周围空气是带负电的,云雨区是带正电的。当附近天空出现一个雷雨区域,并且逐渐向我移过来的时候,蚊子很快就感觉到周围电场的变化,因而雷雨很快要来到了,所以赶在雷雨之前拼命叮人吸血,使它的卵成熟,大雨一过,正好产卵。

人们的饮食也非常重要,如:在饭后不宜一杯茶,许多人有搁下饭碗就喝茶的习惯,其实这并不可取。因为刚吃过饭,胃内装满食物,胃液正在分泌,大量茶水入胃,会冲淡胃液,影响消化。同时,还加重了胃的负担,使腹压增加,对心脏也不利。美国佐治亚医学院的专家指出,饭后饮浓茶更为不利。因茶叶中含有咖啡因和鞣质,前者会兴奋神经,可引起失眠;后者与胃内食物中的蛋白质结合,会形成不易消化的凝固物质,影响蛋白质的消化和吸收等等。

其时像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很多,只是

我们没有发现而已。我相信不久的将来科学会成为我们的必需品,每时每刻都会用到它。

科普的征文 篇2

小记者又有活动了,本周我们将去青少年科技活动中心——市展览馆参加大型科普春游活动,4月17日上午我和姐姐早早地穿上小记者马甲,戴上小记者证就兴冲冲地出发了,想到我可以和巨蛇、巨龟、蜥蜴等亲密接触,可免费体验3D、4D影片的神奇立体视觉魅力,并了解3D、4D立体电影的科学奥秘,我心里就非常地兴奋和期盼,出发的路上我和姐姐不停地哼着曲子,快乐地跑跳。9点钟,我们准时到达展览馆门口,我看到穿着鲜艳的红马甲的

小记者们都已经早早地到了。

在等待大记者卖票的时候,我们小记者们都兴奋地叽叽喳喳…啊,终于可以进去了,我们迫不急待地向里走,刚进门,就有一个大哥哥给我们发了一个立体眼镜,还是免费的,真不错,看来当小记者就是好。我们先去看电影,可是那里人山人海,干脆看不见,没办法,只好去看动物,我看见了巨龟和蜥蜴,百年老龟,有吗?一看,真是,我赶忙拿相机照了下来,那些百年老龟好像害怕似地一个个地缩着脑袋,只有一个伸出头来,好像说:“你们是谁呀,怎么这么多的人?”这样的老龟我还是来,标题是:世界上有不怕火烧的布!这个标题引发了我浓厚的兴趣。

这时,爸爸走了过来,他看到我一副要探个究竟的样子,便对我说:“思思啊,不要随便进了陌生的网站,说不定会有病毒。如果你真想知道,就自己做实验呀。”

我疑惑地对爸爸说:“俗话说,纸包不住火。现在怎么会有不怕火烧的布呢?”爸爸听了,只是神秘地对我笑了笑。为了满足我强烈的好奇心,当天下午我就开始做实验。

我拿出三角架、打火机和一块破旧的布。

实验开始了,我先把布轻轻地放在三角架上,小心翼翼地打开打火机,打火机上立刻“跳”出耀眼的火花。烧着那块布,不一会儿那块布就只剩“骨灰”了。

我生气地说:“原来那些网站都是骗人的,哼!”在一旁的爸爸听到我说的话后,走了过来,严肃地对我说:“什么叫做没有不怕火烧的布?我给你做个实验,让你长长见识。”

说完,他便转身去拿实验的'器材——酒精、三角架、打火机和布。

实验开始了,只见爸爸先将水和酒精倒在一起(水多酒精少),把它们搅拌均匀,再把布放在水里浸泡,大约泡了一两分钟,爸爸轻轻把它拿起,放在三角架上,打开打火机点燃了布,一眨眼火把布“包围”了起来。可那块布居然“豪发无损”,令我大吃一惊。爸爸对我说:“酒精一遇火,就会燃烧,而水的蒸气却“保护”了布块,让火苗在水蒸气处“徘徊”,所以布条就烧不掉了。”我听了,恍然大悟。

原来我们身边处处都有科学,我们只要用心观察,就能发现许多奥秘。

科普的征文 篇18

星期天,我正在用复读机听英语,可听着听着,声音越来越小。

我上前一看,原来是没电了。

我正要向妈妈要钱去买电池,可又一想,一节电池1.5元,一次要用四节,而且新电池又会很快用完;再说丢弃的废电池还会污染环境……对了,我以前曾在书上看过旧电池的重新利用,我何不去试一试?于(道不同不相为谋什么意思?道不同不相为谋是一个汉语成语,意思是有不同志向的人,就不能在一起谋划。比喻意见或志趣不同的人就无法共事。出自孔子《论语·卫灵公》:“道不同,不相为谋。”)是,我走到书柜前翻找那本书。

这时,妈妈走过来问:“阳阳,你怎么不听了?”“哦,电池没电了。”“那还不快去买两节!”“不,我要自己制造电池。”妈妈不相信地看着我说:“你在做白日梦吧!”“您就看着吧!”终于,我找到了那本书。

按照书上介绍的方法,我找来了四节旧电池,剪刀、铁钉,用花的化肥做了点化肥水。

为了让妈妈对我心服口服,我特意让她来帮我。

我先用小剪刀把那四节电池的外皮撕了下来(不要把电池的原形弄坏),再用小铁钉在电池的表面扎几个洞,把化肥水灌进去,然后用蜡把洞口封上。

这样就完工了。我把做好的电池放入复读机,虽然有电,但电量太小。

我想,大概化肥水太少。我又做了一遍,还不行。问题出在哪里呢?我又思索了起来。妈妈在一旁笑着说:“我说不行,你看,失败了吧!”我不甘心,想:做电池的电来源于化肥水,如果换其他的原料行吗?

后来,我又用同样的方法灌入了盐水,这次,复读机的电量足了,而且还用了好长时间。妈妈看了,高兴地说:“哈哈,这下电池厂要破产了!”

看来,废物也不一定没用吧!

科普的征文 篇19

早晨,我驾着银光闪闪的飞船来到宇宙,一股浓郁的冰淇淋香味飘来,于是,我顺着香味而去,原来是到了冰淇淋星球。

瞬间,一道红光闪过,眼前出现了一位身穿洁白长裙、头带花环的女孩。她笑着对我说:“我们的国王,郑重地邀请你加入冰淇淋王国,你意下如何?”我想她就是冰淇淋星球的仙女姐姐吧! “好,好,好!我很荣幸能加入,我能做些什么呢?”我兴奋回应着。“不用了,跟我来吧!”只听得“嗖”的一声,眼前一股白雾绕过,转眼间,我们飞到了冰淇淋王国的郊外。啊,只见一片嫩绿冰淇淋树林,一群冰淇淋小鸟在自由自在的飞翔,一条白白的冰淇淋小溪从林间缓缓流过,我不禁诗兴大发:“日照冰淇生香气,遥看冰淇已远去。飞流口水三万尺,恨我不能心如意。”这时,有一只小野兽跑来打断了我的思绪,仔细一看,啊,原来是冰淇淋做的,我把她抱起来,几口就吃掉了!不知为什么这事让国王知道了,我只能解释说:“国王陛下,听说那小野兽想吃掉你,我就先把它吃了,呵呵,是为您除害呀!”国王非常感激我,让我做了他的护卫,我爽快地答应了。国王又请我吃了红烧冰淇淋排骨、冰淇淋烧鹅、冰淇淋丸子……这次可真让我饱餐了一顿。可是冰淇淋吃的太多了,痛的叫起来:“我的牙好疼——我不要贪吃了——我要回地球——”

痛醒了,发现是个梦,急忙又闭上眼睛想把这个梦延续,好告诉冰淇淋国的国王:“我不要梦幻,我要退出您的国籍,我要做个踏踏实实、低调的地球人!”

科普的征文 篇20

一个星期五的傍晚,我看到一本书上介绍一个科学实验,上面说:纯净水是不能导电的,可是,只要加入盐,它就能成为导电的物质!这使我兴奋不已,我也要演示一下,在我爸妈面前“露一手”!

我很快准备了实验所需的各种工具,一杯纯净水和一瓶盐,一个由电池、灯泡、电线组成的电路,两根电线的一头插入水中。于是就到了往水里加盐的步骤了。爸妈在一旁静静地看我演示。我轻轻倒入一勺盐,小灯泡没亮;再加盐,没亮;再加,再加,还没亮!我开始着急了,“这个实验说不定是骗人的把戏!”我想,“是不是放弃算了?”可是,一想到过去老爸老妈常说我这个人意志脆弱,一有困难就要退缩,我决定这次要坚持到底!我认定是盐分不够,继续往水里加盐,没亮;再加,再加,再加,还是没亮!这下我满脸通红、心跳加速,我瞧着眼下的盐水,它早已饱和了;再看看一旁的盐,一瓶都快用光了;那个小灯泡存心要出我洋相似的,没有一丝亮光!

就在我痛苦得想要发作的时候,我突然想起:是不是水温太低,溶解的盐还不够多?我马上找来热水,倒入杯中,继续加盐,可是小灯泡依然没亮!我干脆倒掉了一部分盐水,再加入更多热水,再加盐,可该死的小灯泡就像睡着了一样,毫无反应!

我的额头冒出了汗,我的大脑一片空白!“看来我是彻底地失败了!”我陷入绝望, “难道我真是那个经常被困难吓退的倒楣蛋吗?”“我没有轻易放弃,可为什么就是不成功?”突然,一个念头在我脑中一闪而过:“要不要加强电压?”这个想法让我再次振作起来。对了,把并联的电池改为串联,再在放入水中的电线头上挂上回形针。成功了!小灯泡一下子亮了起来,而且加入水中的盐越多,灯泡就越亮!我快要涌出眼眶的苦涩的泪水瞬间回流心中,甜甜的!一直不动声色的爸妈也在一旁欣慰地鼓起掌来!

科普的征文 篇21

墨水,就是写字用的。可是,普通的墨水在写了字之后就难以消除,这就妨碍了纸张的回收利用。今天,我在《我爱发明》栏目看到了一种神奇的墨水。

根据这种墨水的发明人董川教授介绍说:“这种墨水的神奇之处就在于:这种墨水在写字后,在光和水的作用下就会消失。所以,我们给这种墨水取名叫‘可退色墨水’。”记者有点不相信,准备做个试验来验证董教授的墨水。

记者准备了三种纸:打印纸、信纸和报纸。首先,记者分别用可退色墨水、普通水彩笔和水彩颜料在打印纸上写字画画,然后用浇花的喷水器喷水到上面。不到一分钟,可以清楚看到用可退色墨水写的字有了明显的变化,颜色已经褪了很多,但是,还需要些时间才能消去。接着,记者又在信纸和报纸上写。可是,在信纸上写的并没有消去,董教授解释说:“因为制造各种纸张的纤维不一样,而这种墨水和各种纸张的渗透程度也不一样,所以,像这种信纸的纤维和墨水的渗透就很牢固,所以需要的时间也很长。”接下来看报纸,结果大大的出乎了我们的意料,报纸上的字一沾水就不见了。再一起看三张纸,用董教授的墨水写的字几乎看不出来了,但是还是有点痕迹的。

为此,董教授又发明了一种纸。其实,这种纸也没什么特别的,就是在普通的纸上覆盖一层塑料薄膜而已。用可退色墨水在上面写字,用湿布擦后,一点痕迹也没有,而布上的痕迹在轻轻搓揉后也没有了。

虽然这种墨水可以使废纸的利用率提高,但是,如果一沾水就会消失,那如果是考试的卷纸的话,那就不好了。为了完善这种墨水,董教授又发明了一种墨水,这种墨水可以在沸水中溶解。其后,记者又做起了实验。

在一张桌子上,摆着两口正在加热的锅,在水煮沸后,记者在一口锅中放入了普通的打印了的打印纸,再另一口锅中放入了写了董教授发明的墨水的纸。水温慢慢升高,当水温达到50℃时,可以看到墨水字已经不见了,而水也没有变化,可普通的打印纸却没什么变化。

真是很神奇啊!希望以后这种墨水可以大量的运用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大大的减少对纸张的浪费。

科普的征文 篇22

灰尘是人人讨厌的东西它,灰尘与细菌的危害灰尘是人类不能容忍的现象之一。灰尘是具体的,有时也表现为抽象,它无处不在,也令人防不胜防,是滋生有害细…,灰尘带着许多细菌病毒和虫卵到处飞扬,传播疾病。工业粉尘、纤尘能使工人患上各种难以治愈的职业病,过多的灰尘还会造成环境污染,影响人们的正常生活和工作,诱发人类的呼吸道疾病……

从灰尘的物理特性来看,灰尘是固体杂质,形状多不规则,大多是有棱角并带有灰、褐、黑等颜色,且具有吸水性。当空气中有大量灰尘,且相对湿度达到一定程度时,水汽即形成水滴,所以灰尘易被水湿润,也易吸附水分。

再看其化学特性,灰尘的成分比较复杂,它有时会提供导致降解的酸根和金属离子。有些灰尘本身就带有酸性或碱性,例如硫酸烟雾、光化学烟雾就具有酸性,金属氧化物等微粒具有碱性。另外灰尘中的飘尘由于粒径小,表面积非大,因此它们的吸附能力很强,可以将空气中的有害物质吸附在它们表面,而呈酸性或碱性。灰尘中往往含有粘土等物质,会吸收空气中或档案制成材料中的水分,使其发生水解反应,分解出胶粘状的氢氧化铝。

其生物特性:由于霉菌的孢子体积小,重量,随着空气到处飘移,因而不可避免地附着在灰尘上,所以灰尘是微生物的理想培养基、繁殖地和传播者。微生物在生长过程会分泌出内含有酶和有机酸的霉斑。灰尘是人人讨厌的东西,它有碍环境?生,危害人体健康。因此,古往今来,人们总是「时时勤拂拭,勿使染尘埃。」然而你可曾想到,人类的生息离不开灰尘。假如自然界真的没有灰尘,我们将面临怎样的境地呢?

灰尘颗粒的直径一般在万分之一到百万分之一毫米之间。人眼能看到的灰尘,是灰尘中的庞然大物,细小的灰尘只有在高倍显微镜下才能看得见。灰尘的主要来源是土壤和岩石。它们经过风化作用后,分裂成细小的颗粒。这些颗粒和其它有机物颗粒一起在空中飘浮。它们在吸收太阳部分光线的同时向四周反射光线,如同无数个点光源。阳光经过灰尘的反射,强度大大削弱,因而变得柔和。假如大气中没有灰尘,强烈的阳光将使人无法睁开眼睛。

有趣的是,尘粒还有个「怪脾气」,容易反射光波较短的紫、蓝、青三色光,而「喜欢」吸收光波较长的其它色光。由於下层大气中的灰尘含量较高,我们在地面上看到的天空才是蔚蓝色的。假如大气中没有灰尘,天空将变成白茫茫的一片。

灰尘大多具有吸湿性能。空气中的水蒸气,必须依附在灰尘上,才能凝结成小水滴。这样,当空气中的水蒸气达到饱和时,分散的水汽便依附?灰尘而形成稳定的水滴,可以在空中长时间地飘浮。假如空气中没有灰尘,地面上的万物都将是湿漉漉的。更严重的是,天空不可能有云雾,也不可能形成雨、雪来调节气候,从地面上蒸发到上空的水也就不可能再回到地面上来。假如地球上的水越来越少,最后完全乾涸,生物就不能生存。此外,由於这些小水滴对阳光的折射作用,才会有晚霞朝晖、闲云迷雾、彩虹日晕等气象万千的自然景色。假如空气中没有灰尘,大自然将多单调啊!

灰尘的作用告诉我们,任何事物都有它的两面性,即使是一些被人们看成是「废物」的东西,往往也有其不容忽视的存在价值。正确地认识它们,才能趋利避害,造福人类。

科普的征文 篇23

8月中的一个星期天,绵绵的细细雨滋润了万物以后,太阳重新露出了笑脸,鸟儿欢快地歌唱,草木滴着露珠,好像都在赞美这场小雨,马路两旁的月季花,红红的花朵挺立在绿色的枝叶上,阳光在绚丽的各色花朵上浮动着。在这样美好的日子,我和妈妈来到中国科技馆参观。

中国科技馆坐落在北京北三环中路,它是用红色砖瓦砌成,共有三层楼。中国科技馆旁边还有一座银色的圆形建筑,那就是有名的“变幕影厅”。

我和妈妈先来到二楼的“实验场地”。这时,实验刚好开始,只见解说员阿姨拿出一支用合金材料做成的花蕾,又拿出一个吹风机,用吹风机给花蕾一加热,只见花蕾就慢慢地绽开。关闭了吹风机,温度降下来以后,绽开的花蕾就又渐渐的闭合了。解说员阿姨说这种现象叫做双向记忆。

解说员阿姨又拿起另一种合金材料做成的弹簧,弹簧的一端绑着一只小毛绒鸭子,她让一个小朋友拿着毛绀鸭子,然后给弹簧加温,弹簧渐渐变直,成为一根直铁丝。当温度降下来后,弹簧仍是直的,回不到原位,只有再次给它加温,弹簧才能一点儿一点儿地缩回原位。这种现象叫做单向记忆。

经过讲解,我知道这种材料用途很大,比如它常用在宾馆中的烟火报警装置中。第三个实验是“法拉第笼”。有一个很大的铁笼子,里面放着绝缘板,这样,人站在上面就能和地面隔绝。解说员阿姨请了两个叔叔进笼子里,关上门。这时,她按一下电源开关,笼子就带电了。她告诉大家,这时笼子的电压是5万伏。哇!人们都为笼子里的人担心,但是笼子里的人并没有危险,他们甚至还敢用手去摸笼子。外边的人敢去摸笼子吗?解说员阿姨说她可不敢冒这个险。她拿来一根长长的杆子,在杆子的顶部有一段铁丝,她用这根杆子的顶部去触笼子,只见闪出蓝蓝的电火花,发出啪啪的响声,真是吓人!为什么呢?解说员阿姨告诉我们:这是因为笼子里的人是站在绝缘板上,他们身上任何部位的电压都是5万伏,而笼子的电压也是5万伏,电压为零。而外边的人是站在地上,地面电压为零。而笼子的电压是5万伏,所以外边的人是万万不能摸笼子的。这个实验也告诉我一个道理一一小孩子不能轻易动电,因为有电没电用眼睛是看不见的。

看完实验表演,我又看了“奇妙的水珠”,“潜水艇”,“肥皂膜”“留影墙”,“是你还是我”等等,使我学到了很多科学知识。

中国科技馆,你像一本书,使人们学到科学知识;你像一张庞大的图画,向人们展示今天的科学。我赞美你——中国科技馆!

科普的征文 篇24

华安县城是我生活的美丽家园。九龙江人工湖两岸树木郁郁葱葱,江水是那么绿,蓝天、白云、房子、绿树倒映在江面上,像一幅美丽的画卷。美丽的华安,到处充满和谐的气息。

小区里

小区里草地绿茵茵,叫不出名的小花争妍斗艳,是那么美丽干净。孩子们三五成群背着书包高高兴兴地去上学;放学了,嘴里或哼着歌,或谈笑着,像只小兔子蹦蹦跳跳地往家赶。孩子们做完了功课,就聚在一起玩捉迷藏、骑车、踢足球等游戏,高年级的哥哥姐姐有时召集我们一起溜冰、滑滑板,看着五颜六色的彩灯,组成一条彩龙,我们尽情地笑着、欢呼着,别提有多开心啦!

候车站旁

大家耐心地等待着汽车的到来,可猛烈的阳光在人们的脸上留下了汗的印记。终于,汽车靠站了,大家都朝着汽车停靠的方向拥去。“刷”地一声,车门打开了,人们依序上了公共汽车。酷热的煎熬难免让人心烦,可谁也没有插队,也没有挤逼,当我上了车,车上已没有了座位。这时,一个小弟弟热情地招呼:“哥哥,快来与我一起坐吧!”我与小弟弟相视一笑,挤在一起。车子继续向前方驶着。一会儿,又上来了一位老奶奶,几个年轻人主动争着让了座位,老奶奶的脸上洋溢着欣慰的笑容。这是多么美好的和谐之图。

人工湖边

夜幕降临,华灯初上,九龙江成了灯的海洋,显得更美了。两岸的树木穿上了亮丽的新装,一串串五颜六色的彩灯扑朔迷离,高楼上霓虹灯闪烁,倒映在湖面上,像满天的星星一闪一闪的。人工湖上架起的新桥,像一道彩虹,把南北两岸连接起来,为人工湖增添了许多韵味。人们吃饱了饭,便来到湖边的长廊上散散步,或是疾走,或是慢行,都是那么惬意,凉风轻轻拂面,使人神清气爽。走累了,还可坐在岸边、长椅上小憩,享受夜的静谧。年轻的父母牵着学步的娃娃,脸上漾着笑容。再看看湖边的凉亭上,三个一群,两个一伙的老人们,有说有笑地回忆过去的点点滴滴,听到她们爽朗的笑声,仿佛又回到了年轻时代,这一幕幕是多么幸福。

和谐家园是美好的、文明的、温馨的,我爱我的家园。

科普的征文 篇25

1608年,荷兰眼镜商人李波尔赛偶然发现用两块镜片可以看清远处的景物,受此启发,他制造了人类历史第一架望远镜。

1609年,伽利略制作了一架口径4。2厘米,长约1。2米的望远镜。他是用平凸透镜作为物镜,凹透镜作为目镜,这种光学系统称为伽利略式望远镜。伽利略用这架望远镜指向天空,得到了一系列的重要发现,天文学从此进入了望远镜时代。

1611年,德国天文学家开普勒用两片双凸透镜分别作为物镜和目镜,使放大倍数有了明显的提高,以后人们将这种光学系统称为开普勒式望远镜。现在人们用的折射式望远镜还是这两种形式,天文望远镜是采用开普勒式。

需要指出的是,由于当时的望远镜采用单个透镜作为物镜,存在严重的色差,为了获得好的观测效果,需要用曲率非常小的透镜,这势必会造成镜身的加长。所以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天文学家一直在梦想制作更长的望远镜,许多尝试均以失败告终。

1757年,杜隆通过研究玻璃和水的折射和色散,建立了消色差透镜的理论基础,并用冕牌玻璃和火石玻璃制造了消色差透镜。从此,消色差折射望远镜完全取代了长镜身望远镜。但是,由于技术方面的限制,很难铸造较大的火石玻璃,在消色差望远镜的初期,最多只能磨制出10厘米的透镜。

十九世纪末,随着制造技术的提高,制造较大口径的折射望远镜成为可能,随之就出现了一个制造大口径折射望远镜的高潮。世界上现有的8架70厘米以上的折射望远镜有7架是在1885年到1897年期间建成的,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1897年建成的口径102厘米的叶凯士望远镜和1886年建成的口径91厘米的里克望远镜。

折射望远镜的优点是焦距长,底片比例尺大,对镜筒弯曲不敏感,最适合于做天体测量方面的工作。但是它总是有残余的色差,同时对紫外、红外波段的辐射吸收很厉害。而巨大的光学玻璃浇制也十分困难,到1897年叶凯士望远镜建成,折射望远镜的发展达到了顶点,此后的这一百年中再也没有更大的折射望远镜出现。这主要是因为从技术上无法铸造出大块完美无缺的玻璃做透镜,并且,由于重力使大尺寸透镜的变形会非常明显,因而丧失明锐的焦点。反射式望远镜:

第一架反射式望远镜诞生于1668年。牛顿经过多次磨制非球面的透镜均告失败后,决定采用球面反射镜作为主镜。他用2。5厘米直径的金属,磨制成一块凹面反射镜,并在主镜的焦点前面放置了一个与主镜成450角的反射镜,使经主镜反射后的会聚光经反射镜以90o角反射出镜筒后到达目镜。这种系统称为牛顿式反射望远镜。它的球面镜虽然会产生一定的象差,但用反射镜代替折射镜却是一个巨大的成功。

詹姆斯·格雷戈里在1663年提出一种方案:利用一面主镜,一面副镜,它们均为凹面镜,副镜置于主镜的焦点之外,并在主镜的中央留有小孔,使光线经主镜和副镜两次反射后从小孔中射出,到达目镜。这种设计的目的是要同时消除球差和色差,这就需要一个抛物面的主镜和一个椭球面的副镜,这在理论上是正确的,但当时的制造水平却无法达到这种要求,所以格雷戈里无法得到对他有用的镜子。

1672年,法国人卡塞格林提出了反射式望远镜的第三种设计方案,结构与格雷戈里望远镜相似,不同的是副镜提前到主镜焦点之前,并为凸面镜,这就是现在最常用的卡赛格林式反射望远镜。这样使经副镜镜反射的光稍有些发散,降低了放大率,但是它消除了球差,这样制作望远镜还可以使焦距很短。

卡塞格林式望远镜的主镜和副镜可以有多种不同的形式,光学性能也有所差异。由于卡塞格林式望远镜焦距长而镜身短,放大倍率也大,所得图象清晰;既有卡塞格林焦点,可用来研究小视场内的天体,又可配置牛顿焦点,用以拍摄大面积的天体。因此,卡塞格林式望远镜得到了非常广泛的应用。

赫歇尔是制作反射式望远镜的大师,他早年为音乐师,因为爱好天文,从1773年开始磨制望远镜,一生中制作的望远镜达数百架。赫歇尔制作的望远镜是把物镜斜放在镜筒中,它使平行光经反射后汇聚于镜筒的一侧。

在反射式望远镜发明后的近200年中,反射材料一直是其发展的障碍:铸镜用的青铜易于腐蚀,不得不定期抛光,需要耗费大量财力和时间,而耐腐蚀性好的金属,比青铜密度高且十分昂贵。1856年德国化学家尤斯图斯·冯·利比希研究出一种方法,能在玻璃上涂一薄层银,经轻轻的抛光后,可以高效率地反射光。这样,就使得制造更好、更大的反射式望远镜成为可能。

1918年末,口径为254厘米的胡克望远镜投入使用,这是由海尔主持建造的

科普的征文 篇26

我正睡得香甜,在床的摇晃中渐渐醒来,原来是闹钟的时间到了,青少年科普征文范文。大家好,今天是2030年暑假中平凡的一天,我在床中自带的摇晃闹钟的催促下醒来。站在传送带上,不需要行动就能被传送进浴室,牙刷受到感应自动挤好了牙膏,热水也随之流出。我仍然懵懵懂懂地站着,洗漱已经自动完成。接到浴室传递过去的信息,厨房开始准备早餐。等我刚坐在椅子上,早餐已经被机器人保姆放在了桌子上。

走到玄关处,门便自动打开。如今每个人都配备了一辆一人座的超小型太阳能轿车,也无需方向盘,只要说出目的地,车就会自动驾驶,绝对不会出现酒驾的危险。今天的目的地是步行街,每家商店都是无人销售,顾客只要刷张“一卡通”,就能把心仪的衣服带走。而且省去了试穿衣服的繁琐的步骤,只要站在镜子前把衣服比划一下,镜子中就会呈现出试穿后的效果。不仅衣服,鞋子、裤子等等都是如此。

既然出来了,我打算去看看最新刚出的电影。走进电影院的大厅,醒目的显示屏上显示着电影名字、开始时间和房间。只要找到对应的房间,在门口刷卡付钱就能进去。而且现在的电影不止停留在3D时代,已经研制到第五代,并且不用带专用的眼睛,更加方便。 晚饭时间回到家,听到我的脚步声,电灯自动打开,空调也自己运作,晚餐也准备完毕。 什么东西都不需要亲自动手,或许现在的我们看来是多么美好。可是当这一天真正来临,你就不会这么想了,或许还会后悔莫急。你什么都不会,没有了生存能力,如果这一切忽然消失的话,你靠自己能怎么办?但是换个角度来说,这确实是人们幻想已久的,节省时间也节省精力。

所以,一切还是未知数,一切且看未来。

科普的征文 篇27

我没有遇上***灾害,可也有经历地动的感受。记得有一天,我正站在厅堂门口,看到院子里的晾晒婴儿尿布的炭篓突然摇动起来。正感到奇怪时,老人们都慌张地从屋里出来,说刚才门铃响,是“地动”了。

地动,就是***。听老人讲,盘古开天地时,清者上升成为天,浊者下沉成为地。可是大地一直往下沉,似乎没有停歇,要一直跌落到万丈深渊。怎么办呢?情急之下,盘古从自己身上剜出了一根根骨骼,这些骨骼化做了一头头地牛,支撑住大地。时间长了,有的地牛累了,要翻翻身,于是大地就抖动起来,***就发生了。

我问老师,真的有地牛吗?老师引导我和同学们学习有关***知识。我们明白了,地下并没有地牛,***不是地牛翻身,***的发生是有原因的,是与地质构造有关的。

老师告诉我们,科学家正在积极探索***的成因,已经有了令人信服的成果。老师让我们动手做一个小实验。老师先拿出一张世界地图,让我们把陆地剪下来。女同学心灵手巧,只听“嚓嚓嚓”几声,世界七大洲就都剪裁出来了。老师又让我们把世界七大洲拼接在一起。我们比比划划,按照凹凸的不同形状,把世界七大洲拼接在一起。我们一看,奇了,世界七大洲可以拼接在一起,形成一大块陆地。我们把惊奇的目光投向老师,老师告诉我们,世界上的陆地以前是连在一起的。

为什么现在陆地是分开的呢?老师叫我提起书包在头上转动。随着我手臂的旋转,书包也作圆周运动。老师让我松手,书包马上平飞出去。老师又让我提起书包,然后松手,书包就掉在我脚边。老师启发我们想想其中的道理。这下我们明白了,书包平飞出去,是因为离心力的作用。地球在不停地自转,也产生了离心力。在离心力的作用下,地球表面的陆地就会产生漂移。原先连在一起的陆地就逐渐断裂分离,经过漫长的年代,形成现在的样子。

老师说,***发生的原因是多样的,其中的一种就跟这板块结构有关。说着,老师又让我们做一个实验。我们几个贴墙站成一排,由两边奋力向中间“挤压”。中间的同学抵挡不了两边的巨大“挤压力”,一下子“拱”出来,两边的同学也突然压向中间。老师告诉我们,这其实是地壳板块运动的模拟。***原因有多种,但地壳板块运动,是造成***的原因之一。地球表面的陆地在漂移的过程中,会互相挤压,有的地方高起来,成为山脉,有的地方会断裂,成为断裂带。***往往发生在地壳的断裂带区域。地壳板块运动过程中积聚了巨大的能量,到一定的程度上会释放出来,形成***。这就像刚才同学们的“挤”。大家在“挤”的过程中不断积蓄力量,当中间的同学承受不了“挤压力”时,突然“拱”出来,造成了“空当”,“挤压力” 释放出来,两边的同学一下子“拥”向前,也就是地壳的断裂,***就突然发生了。假如释放的能量巨大,形成大***,就造成巨大的破坏。

老师的这一形象的说明,让我们豁然开朗。我们对***的成因有了清晰而深刻的了解,地下并没有地牛,***不是地牛翻身,***的发生是有原因的,是与地质构造有关的。

人们害怕***,是因为***灾害破坏性大,会造成生命和财产重大的损失。虽然我们年纪小,没有经历四十年前的邢台***,三十年前的唐山***,但老师对我们讲起那时的受灾情况,还是让我们仿佛观看了一场恐怖电影。

***的发生,虽然目前人力还无法制止,但我们学习***知识,掌握***知识,就可以预测***的发生,就可以做到防震减灾。

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就对***做了研究。张衡创造的“地动仪”,就可以精确地侦知和监测***的发生。今天,为了防震减灾,我国设立了27个***监测台网,通过卫星信息传输,可以在半小时之内,将有关***情况在第一时间发送到各指挥中心,从而有效地起到了防震减灾的作用,将***灾害所造成的人民群众生命财产损失降低到最低程度。

我们也可以运用所学到的***相关知识,来预测***的发生。***发生前,是有预兆的。我们可以通过仔细观察,严密监测,来预测***,牵住传说中的“地牛”的“牛鼻子”,让它乖乖地为防震减灾服务。

动物有预先感知灾害来临的特异功能。据说,一艘船要沉没前,船上的老鼠会成群结队地逃离这艘船。又如,四年级时学的课文《雪猴》告诉我们,雪猴生活在我国云南省边境,它们是边防军人的好朋友。当地气候变化莫测,常常一个时辰就可以出现阴晴雨雪、冰雹风霜多种天气。雪猴对气候变化最敏感,天气突变时,猴王会带领它的部下把边防军人团团围住。它们有的把头垂得很低,有的用爪子捂着朝天鼻,有的甚至把鼻孔抵在肚子上;它们会左蹦右跳,扯着嗓子乱叫。它们就是用这种方法向边防军人预报天气的。而民间流传的天气谚语,更是与动物息息相关。比如,蚂蚁搬家蛇过道,来日必有大雨到。而有经验的老农看到蜻蜓低飞等动物的表现,也就知道天气的变化了。

我们就可以利用动物预先感知灾害来临的特异功能,为防震减灾服务。最为明显的是,发生海啸的印度洋周边国家和地区,在海啸到来之前,野生动物纷纷逃亡。在巨大的灾害来临时,它们安然无恙。我们正可以通过动物的反常现象,来预测***的发生。当年邢台***、唐山***发生前,当地就有鸡鸭不肯进窝,猪窜出栏,骡马惊恐嘶叫等种种动物的反常现象,可惜的是,在当时的社会氛围中,人们正忙着所谓的“革命”,而无暇它顾,以致***发生时,造成巨大的损失。

***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人们对***知识的无知或误解。可怕的不是灾难,可怕的是人们的愚昧无知,科普知识宣传的滞后,科学技术的落伍。

可以这么说,四十年前的邢台***,三十年前的唐山***,那时候防震减灾宣传教育相对滞后,以致在明显的大自然预警面前,无动于衷,麻木不仁,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叫人扼腕叹息。

痛定思痛,我们要广泛深入地、大张旗鼓地进行防震减灾的宣传教育,做到家喻户晓,从而为防震减灾奠定坚实的基础。

【有关科普的征文(精选27篇)】相关文章:

清明节有关的征文(精选19篇)04-02

有关防溺水征文(精选12篇)04-28

有关劳动节的征文(精选8篇)04-08

初二有关禁毒的征文04-15

有关家庭教育征文(精选8篇)05-12

必读的科普名著10-14

有关新时代新青年的征文(精选5篇)04-26

有关清明节我们的节日征文(精选6篇)04-02

有关劳动节征文(精选24篇)05-13

有关劳动节征文(精选8篇)0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