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六年级数学的总复习教案(通用16篇)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小学六年级数学的总复习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六年级数学的总复习教案 1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分数乘加、乘减除加、除减混合运算的顺序,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在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及认真、仔细的良好学习习惯。
3、运用分数乘除法的相关定律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熟练掌握运算定律,灵活、准确地进行简便计算,运用分数乘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运用分数乘除法的相关定律解决实际问题。
温故案
一、知识要点:分数乘除法、倒数、比。
1、分数乘法的意义:(1)分数乘整数,就是求几个相同 的 的 运算。
(2)一个数(整数或分数)乘分数,就是求 的 是多少。
2、分数除法的意义:分数除法的意义与整数除法的意义 ,就是已知两个因数的 和其中一个 ,求另一个 的运算。
3、分数乘法的计算(分数和整数相乘、分数乘分数)。
因为整数都可以看成分母是1的分数,所以分数乘法的计算方法是用 相乘的积作 ,用相乘的积作 ,能约分的要先 ,然后再计算。
4、分数除法的计算(分数除以整数、一个数除以分数)。
在分数除法中,除以一个不等于0的数,等于乘以这个数的 。
5、运用乘法运算定律进行分数的简便运算:分数乘法中进行分数的简便运算时经常要用到的运算定律有 。
6、分数四则混合运算:(1)乘除混合运算的,遇到除以一个数,就转化成 这个数的
然后采用一次约分的方法计算。(2)四则混合运算的,按先 后 的运算顺序进行计算,有括号的,先算 ,再算 。
7、倒数的意义和求倒数的方法: 互为倒数;求一个数(0除外)的倒数,只要把这个数的分子和分母 。注意:1的倒数是 ,0有倒数吗?
8、比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两个数 又叫做两个数的比。在两个数的比中,比号前面的数叫做比的 ,比号后面的数叫做比的 ,两者相除多得的商叫做 。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 或 相同的数, 不变,这叫做比的基本性质。
二、跟踪练习
(一)填空题:
1、40分=( )小时 3/5千米=( )米 23×( )=1 1.5和( )互为倒数。
2、 ( )∶8=1.2∶( )=0.75=( )÷6=( )折=( )成
3、把一根4米长的绳子平均分成5段,每段长( )米,每段占全长的( )。
4、把盐和水按1∶19的比例配成盐水,盐占盐水的( )(填分数)
5、一根钢材长6米,若用去1/2米,还剩( )米;若用去它的`1/2,还剩( )米。
6、甲数是乙数的1.6倍,那么甲数和乙数的比是( )∶( )。
7、从甲地到乙地,客车要行4小时,货车要行5小时,客车和货车的速度比是( )∶( )。
8、一个数的2/3是24,这个数的5/6是( )。
(二)判断题:
1、1米的1/2 和3米的1/2 一样长。( )
2、两个分数相除,商一定大于被除数。( )
3、如果a÷b=4 ,b就是a的4倍.( )
4、把10克糖放入100克水中,糖占糖水的10%。( )
5、王芳看一本200页的童话书,看起。( )
(三)计算:
2×3/4= 3/8×6= 3/10×2/3= 7/25×15/14= 6/13÷4= 5/7÷5/2=
30-1.6÷4/15= 3/5×1/2+3/5÷1/2= 1/5÷6/25-7/2×2/8= (0.75-3/16) ÷(2/9+1/3)=
(四)列式计算:
1、8的2/7与5/7的8倍的和是多少? 2、18的5/27减去3/7是多少?
3、2/3与5/12的和的6/7是多少? 4、42的6/7与21的1/3的和是多少?
(五)简单应用:
1、有一个长方形的花坛,长是3/4米,宽是长的2/3,这个花坛的宽是多少米?面积是多少?
2、李叔叔录入论文,3小时录了这篇论文的1/3,照这样的速度工作8小时,可以录入这篇论文的几分之几?
3、一共有240千克水果糖,每袋装1/4千克,才装完了3/4,他们已经装完了多少袋?
小学六年级数学的总复习教案 2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总复习中的内容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进一步认识图形的平移,旋转与轴对称。
2、能确定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能将简单的图形平移或旋转90°。
过程与方法:
整理已学过的平面图形的轴对称性,加深对这些图形的认识。
灵活运用平移,旋转和轴对称在方格纸上设计图案。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观察、操作、想象、设计图案等活动中,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
进一步掌握对称、平移、旋转的特征。
教学难点:
综合运用平移、旋转与对称的特征进行图形的变换,进一步发展学生空间观念。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师:同学们,上周末咱们班的李坤和王明随爸爸、妈妈一起去了一个地方。想跟他们一起去看看吗?
(课件出现游乐场情景:摩天轮、穿梭机、旋转木马、滑滑梯、推车、小火车、速滑)
师:游乐园里各种游乐项目的运动变化相同吗?(学生说分类方法)
生1:在游乐园里像滑滑梯、推车、小火车、速滑这些物体都是沿直线移动,这样的现象叫做平移。生2:摩天轮、穿梭机、旋转木马这些物体都绕着一个点或一个轴移动,这样的现象叫做旋转。
师:平移和旋转是我们常见的物体的运动方式,数学上我们称为变换方式,除了这两种方式,还有哪种方式可以称为变换呢?
生:轴对称。
师:我们今天就一起来复习图形与变换的知识。(板书课题)
小学六年级数学的总复习教案 3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够运用运算定律和性质进行正确、合理、灵活的计算。
2、培养学生的辨析能力和良好审题习惯,提高学生计算能力。
3、使学生在学习中体会计算的乐趣,不断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审题的良好学习习惯及正确的运用定律性质进行计算的能力。。
教学难点:灵活地运用运算定律和性质进行计算。
教学过程:
一、引出新课(约5分钟)
1、观察3/10、7.4、8、125、5.4、7/10这六个数,你有什么发现?(预设:如学生说出下面的①,则教师就继续说②;如学生直接说②,则教师就不再说①)
①这些数是整数、小数和分数。
②从计算的角度考虑这些数可以干什么?(凑整)
2、请你根据这六个数编出三道口算题。
7/10+3/10=7.4-5.4=8×125=
3、对三道口算题再加工,请你继续计算。
3/10+7/10×20=7.4-5.4÷0.9=24÷8×125=
你想说点什么?(预设:不能为了凑整,而不顾运算顺序,应该按运算顺序做。)
这些题的运算顺序是什么?
二、进行复习(约30分钟)
1、下面我们进行一次计算比赛,时间三分钟,看谁做得又对又多。可以不按题号顺序,有选择地做。(课前下发习题纸。)
脱式计算下列各题:
2、三分钟到!谁来说一说,你选择的`是哪些题目?其他同学呢?
3、思考:你们为什么选择这些题?
4、我没让你们简算,你们怎么知道这些题能够直接简算的?(预设:需要观察数的特征,符号)简算的依据是什么?(小组讨论)
5、追问:是不是数字只要能凑整就能简算呢?不能简算,根据什么?能简算根据什么?
6、现在研究简算的题目,每人手里有一张表,自己先独立填写,填完后再小组交流。总复习(五)做一做。
2、比例的基本性质。
(1)比例各部分的名称。
引导学生观察黑板上的例题:80:2=200:5
并自学课本
提问:什么叫做比例的项?什么叫前项?什么叫后项?什么叫内项?什么叫外项?这四项分别在等号的什么位置?
(2)说出下面各比例的外项和内项?
6:10=9:15 8:3=3.2:1.2 1/3:1/6=16:8
(3)计算:上面比例中的外项积与内项积。
(4)引导学生观察每个比例中的计算结果,发现这两个乘积有怎样的关系?
师:想一想,如果把比例写成分数形式,等号两端的分子分母交叉相乘的积有什么关系?
(5)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三、巩固练习
1、完成的做一做。
2、完成的做一做总复习及相关内容。
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让学生巩固对克和千克的认识,并能根据实际情况区分、应用克和千克,形成正确的质量概念。
2、通过复习,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及推理能力,并学会运用规律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目标解析:
本节课复习的内容比较抽象,在复习克和千克的过程中,应引导学生使用数学的语言描述身边物体质量的状态,并能根据实际情况估计出物体的质量,培养学生的估测的意识,帮助学生积累估量的经验。在复习简单推理的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推理和有条理地进行数学表达的能力,让学生学会有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
教学重点:巩固克和千克的认识,形成正确的质量观念,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
教学难点:让学生学会有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巩固旧知,引入新知
(一)回顾复习过程 请学生回忆已经复习过本学期的哪些内容,对这些知识还有没有什么问题。
(二)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将继续复习克和千克、推理这两部分内容。
设计意图:给学生提供一个学习反思的平台,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提问能力。
二、师生互动,探究新知
(一)复习克和千克
1、梳理。
(1)说一说,你在水果店买东西时都见过什么?
(2)计量物体的质量用什么单位?质量单位有哪些?
2、直观感受。
(1)看到1克和1千克,你会想到什么?
(2)举例:生活中哪些物体的质量约是1克或者1千克?
(3)实物展示:1片口香糖约重1克,2袋500克的盐重1千克。
3、进率关系。
(1)已经明确了克和千克是质量单位,那么克和千克有什么关系呢?
(2)说一说多少块口香糖加在一起和2袋500克的盐同样重?
4、测量。
(1)测量物体的轻重要用到什么?测量时要注意什么?
(2)说一说自己所认识的秤。
5、综合练习。
(1)完成练习二十二第7题。
学生独立练习,集体交流时重点说一说第3小题,培养学生养成认真审题的习惯。
(2)完成练习二十二第17题。
要求学生课前调查,填写调查结果,课上根据调查结果解决问题。
设计意图:在一定的情境中唤起学生对物体质量的关注,通过操作、提问活动让学生去感悟和体验,有利于学生建立正确的'认知结构。在练习时要让学生说说自己容易出错的地方和原因,引起其他同学的注意。
(二)复习推理
1、复习推理(一)。
(1)创设情境:李冰、王明、张强、夏雨一起排队上车。张强在李冰和王明的中间,夏雨是最后一个,李冰不是第一个。请把他们的名字从前往后写下来。
(2)思考:你先确定谁的位置?为什么?
(3)学生独立完成。完成后同桌互相说一说推理的过程,提供充分表达的机会。
(4)指名说一说推理的方法及过程,其他同学补充,引导学生注意表达的有序性。
2、复习推理(二)。
(1)出示题目:在上面的方格中,每行、每列都有1~4这四个数,并且每个数在每行、每列都出现一次。B应该是几?
(2)学生分小组讨论,教师巡视指导。
(3)汇报交流,教师注意适时点拨。
设计意图:推理重在过程,复习中让学生经历想推理过程、说推理过程、演示推理过程、观察推理过程等环节,有意识地对推理的方法进行提炼和改善。让学生明确推理时一般要找到一个关键句,作为推理的突破口。完善表格填数的方法,将“确认”与“排除”交替进行,这样提升了效果,学生也能轻松接受。
三、课堂总结,明确目标
(一)通过这节课的复习,你有什么收获?
(二)你能用我们今天的复习内容解决身边的哪些问题?
小学六年级数学的总复习教案 11一、教学目标
系统地复习整数、小数、分数、百分数的意义和性质。
熟练掌握数的读法、写法、改写和大小比较。
培养学生的数感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数的意义和性质的理解与应用。
难点:数的.改写和大小比较。
三、教学过程
1、知识梳理
(1)回顾整数、小数、分数、百分数的概念。
(2)复习数的数位顺序表。
2、数的读写
(1)举例讲解整数、小数、分数的读法和写法。
(2)学生练习读写一些数。
3、数的改写
(1)讲解整数、小数的改写方法,如改写成用“万”“亿”作单位。
(2)练习数的改写。
4、数的大小比较
(1)复习整数、小数、分数大小比较的方法。
(2)通过实例进行比较练习。
5、课堂练习
完成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6、课堂总结
总结数的认识的重点知识和易错点。
小学六年级数学的总复习教案 12一、教学目标
复习四则运算的意义、法则和运算定律。
熟练掌握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和简便运算。
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解题技巧。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运算定律的应用和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
难点:灵活运用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
三、教学过程
1、回顾四则运算
(1)复习加法、减法、乘法、除法的意义。
(2)回顾四则运算的法则。
2、运算定律
(1)复习加法交换律、结合律,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分配律等。
(2)举例说明运算定律的应用。
3、四则混合运算
(1)讲解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
(2)练习混合运算的题目。
4、简便运算
(1)通过实例讲解简便运算的方法。
(2)学生练习简便运算。
5、课堂练习
完成相关计算练习,巩固运算知识。
6、课堂总结
强调运算中的注意事项和技巧。
小学六年级数学的总复习教案 13一、教学目标
复习用字母表示数、数量关系、运算定律和公式。
理解方程的意义,掌握解方程的方法。
能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方程的解法和列方程解决问题。
难点:找出等量关系列方程。
三、教学过程
1、用字母表示数
(1)回顾用字母表示数的方法和规则。
(2)练习用字母表示数量关系和公式。
2、方程的意义
(1)讲解方程的概念。
(2)判断哪些是方程。
3、解方程
(1)复习等式的性质。
(2)讲解解方程的方法,进行解方程练习。
4、列方程解决问题
(1)引导学生找出题目中的等量关系。
(2)根据等量关系列方程并求解。
5、课堂练习
完成列方程解决问题的'练习题。
6、课堂总结
总结列方程解决问题的步骤和方法。
小学六年级数学的总复习教案 14一、教学目标
复习比和比例的意义、性质,能正确化简比和求比值。
理解比例的基本性质,能正确解比例。
能应用比和比例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比和比例的性质及应用。
难点:用比例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过程
1、比的知识
(1)复习比的意义、各部分名称、性质。
(2)练习化简比和求比值。
2、比例的知识
(1)讲解比例的意义、各部分名称、基本性质。
(2)练习解比例。
3、比和比例的'应用
(1)通过实例讲解按比例分配问题。
(2)用比例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4、课堂练习
完成相关练习题,巩固比和比例的知识。
5、课堂总结
对比和比例的知识进行总结和归纳。
小学六年级数学的总复习教案 15一、教学目标
复习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的特征、周长、面积和体积的计算公式。
能熟练运用公式进行计算,并解决实际问题。
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几何直观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各种图形的计算公式及应用。
难点:组合图形的面积和体积计算。
三、教学过程
1、平面图形
(1)回顾三角形、四边形、圆形等平面图形的特征。
(2)复习周长和面积的计算公式,进行计算练习。
2、立体图形
(1)复习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圆锥体的特征。
(2)复习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公式,进行计算练习。
3、组合图形
(1)讲解组合图形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
(2)练习相关题目。
4、课堂练习
完成图形计算的`综合练习题。
5、课堂总结
总结图形认识与测量的重点知识。
小学六年级数学的总复习教案 16一、教学目标
复习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方法。
理解平均数、中位数、众数的意义,能选择合适的统计量表示数据的特征。
复习可能性的知识,能判断简单的随机现象。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统计图表的分析和统计量的选择。
难点:根据数据进行合理的分析和预测。
三、教学过程
1、统计知识
(1)回顾数据收集和整理的方法。
(2)复习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
2、统计量
(1)讲解平均数、中位数、众数的`意义和计算方法。
(2)通过实例选择合适的统计量。
3、可能性
(1)复习可能性的概念和判断方法。
(2)练习可能性的相关题目。
4、课堂练习
完成统计与概率的综合练习题。
5、课堂总结
总结统计与概率的重点内容和解题技巧。
【小学六年级数学的总复习教案】相关文章:
小学数学总复习教案05-06
小学数学总复习教案【热】06-29
数学总复习教案11-16
小学数学总复习教案(精选10篇)01-07
小学数学毕业总复习06-27
小学六年级数学总复习教案12-31
小学六年级数学的总复习教案12-14
数学总复习教案(15篇)01-27
数学总复习教案14篇01-26
小学语文总复习阅读复习教案0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