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的脚印》教案(精选12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时间的脚印》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时间的脚印》教案 篇1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弄清本文的说明层次。
2、找出本文的说明方法。
3、体会本文语言的生动性、准确性。
(二)能力训练点
训练学生的概括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判断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
1、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科学的感情。
2、教引学生善于观察自然现象并从中悟出一定道理。
3、掀起广泛阅读科普读物的热潮。
二、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重点:
(1)本文的说明层次。
(2)本文的语言特色。
(3)本文写法特点。
难点:本文说明的层次。
解决办法:寓教于乐。在教师的启发点拨下,通过学生的读、说、写多项练习,调动学生自主学习和创新学习的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师生共同完成教学目标。
三、课时安排
2课时
四、学生活动设计
启发学生走向自然,去探寻记录时间留痕的自然现象,并从中发现规律。
课堂教学中分学习小组研讨问题,看哪组思维活跃,知识积累充足答题准确率高。根据各小组的表现选出优胜组,给予表扬鼓励。
五、教学步骤
。《时间伯伯》这首小诗既是文章的引子,又紧扣题目。我们一起来看正文。请同学们给正文部分的自然段标上序号。
明确:全文共31个自然段,可分成三个部分。提纲如下:(屏幕显示)
一样平卧着,一层一层叠在一起,最早形成的躺在最下面。根据层与层的顺序,我们就可以知道过去的年月。
现在,请同学们思考。我们研究岩石的形成过程是为了说明什么?
岩石的厚度及生成顺序记下了时间的踪迹。
这是岩石记录时间的,自己查找相关文章,了解课文相关知识。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通过画岩石记录时间的循环图和了解关键语句在文章中的作用,理解课文内容。
2、通过对文章观点和结论的质疑,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
3、我们自己怎样记录时间,使人生过得有意义。
教学活动:
1.画图和概括活动。
2、质疑求解活动。
3、迁移扩展活动。
教学过程:
板块一:理解文章的内容。
(一)文章题目《时间的脚印》所提的“时间”是指“地质时间”,那么
1、哪些段落提到了岩石记录时间的方式?
2、岩石又是怎样记录时间的?请大家自读课文,画一个岩石记录时间的循环图。
(二)岩石除记录时间外,还保存了哪些历史痕迹?哪些段落提到了这些内容?
1、你找到的句子在段落中都起了什么作用?(段落中心句、承上启下句)
2、出一个段落,让学生补出承上启下句或段落中心句。
板块二:对课文的观点和结论质疑。
(一)本文写于50年代,作者认为读懂岩石之书的'意义是什么?(找矿),随着时代的发展,我们读懂岩石之书的意义以远不是这样单纯的用意了,那是什么?
(比如:
1、读懂岩石之书,我们可以了解地球的形成过程,有助于我们在外太空寻找可适合生命生存的星球。
2、读懂岩石之书,我们也可以了解地球上曾经有过的灾难,为将来地球将要遇到的灾难做好尽可能充分的准备。
3、了解各种生命的进化和灭绝的过程,是人和大自然中其他生物和谐相处。等等。)
(二)岩石都有哪些种类?是所有的岩石都能记录时间么?
(三)我们推测地球年龄的依据是什么?是否科学?
板块三:迁移扩展活动。
(一)课文提到的时间是地质时间,那是靠岩石记录的。我们日常生活中,你是怎样感到时间的流逝的?有没有什么印记?
(二)我们能否有意让时间留下的脚印,使生活更有意义?
(给家庭成员过生日;制作成长记录册……)
【《时间的脚印》教案】相关文章:
《金色的脚印》教案01-22
中班脚印教案04-02
《有趣的脚印》小班教案03-19
小学教案《成长的脚印》11-06
小班体育有趣的脚印教案01-02
《金色的脚印》教案15篇01-22
有趣的脚印教案设计08-26
《金色的脚印》教案(15篇)02-13
有趣的纸上脚印大班体育教案08-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