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美术教案15篇优秀

八年级美术教案15篇【优秀】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教案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八年级美术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八年级美术教案1

教学目标:

通过分析古今中外美术作品多元化的现象和对现代艺术的欣赏,让学生了解艺术作品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生的巨大变化,欣赏不同艺术流派的现代艺术作品和艺术特点,引导学生在一个开放的、自由的、坦诚的氛围中表达自己的审美感受,发表自我的观点。

教学重点:

对艺术多元化的认识。

教学难点:

如何对待艺术的多元化。

教学活动:

(一)、导入

1、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或挂图,安排学生收集各种信息资料,出示预习提纲并让学生预习本课内容,搜集有关现代艺术流派资料、图片等,预习本课内容,做好笔记。

教师先出师不同艺术流派图片,然后出示思考题:

a、这些美术作品的内容和形式各取决于什么?他们表现的艺术形式是否一样,为什么?

b、不同时代的美术作品,在艺术创作主张上有没有发生变化?其变化与社会发展有无关系,为什么?

(二)、观察、分析、比较

2、学生可根据课本文字或收集的资料图片,思考,并回答问题

3、学生自由讨论,并谈感受或观点通过大量图片欣赏,分析并回答问题,这样可以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更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并认识和了解“艺术是多元的”

(三)、合作学习教师出示学习目标及思考题

a、让学生自读课文文字和赏析图片

b、艺术的多元化:

①概念;

②产生的社会背景;

③发展时期;

④各流派及艺术主张

c、如何看待艺术的多元化?

d、看课本、学习建议,及思考讨论

(四)、让学生自学,教师巡视,并作指导

1、学生根据教师布置的任务,看内容、赏析图片,看思考题

2、教师提示,让学生根据问题积极动脑思考,认真自学。让学生知道本节课的学习任务和要求,力求帮助学生整理自学思路,检查学生自学情况。

3.对学生自学后存在的疑难问题有:

a、现代艺术多元化的“多元”、发展时期及各流派艺术主张

(教师可结合课本图片讲解)

b、如何看待艺术的.多元化

(组织学生讨论,教师点评)、对疑难问题,教师在讲解时可让学生联系实际生活去理解,如:广告、动画、漫画、工业美术等)

可让学生分组讨论,大胆陈述自己的好观点使学生认识到艺术的多元并存现象,它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变化,引导学生把艺术作品与当时的时代特征联系起来,这样更拓展了学生的思维深度性,巩固练习

(五)、巩固练习根据所学内容,布置学生创作

1、设计一张现代艺术的展览门票,门票背后附有说明

2、写一篇“观赏某件艺术作品的小论文”

(六)、展示评价

鼓励学生勇于展示自己的作品,引导学生评价作品。小组之间进行评价,学生谈自己的设计、构思及感受,提高学生审美能力和分析作品的能力

课外延伸:

教师可鼓励学生多参加一些社会艺术类活动,从互联网、报刊多关注相关的信息和资料,并建议学生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亲临类似的展览参观学习贴近学生生活,增强学生的趣味性。

八年级美术教案2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了解再现性美术作品的造型要素、表现手段及艺术效果上所体现的主要特征,认识再现性美术作品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的特征。

2.方法与过程:(l)通过分析、评述,从不同画种欣赏再现性美术作品,把握美术作品形象与现实生活形象的区别和联系。(2)通过师生互相讨论研究,认识再现性美术作品与表现性美术作品的区别和联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活动,提高对再现性美术作品的欣赏能力,引发学生对美术的兴趣,学会从平淡的生活中发现美和创造美。

教学重点:

了解再现性美术作品的造型要素、表现方法及艺术效果上所体现的主要特征。

教学难点:

再现性美术作品与现实生活的区别和联系,再现性美术作品与表现性美术作品的区别和联系。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说明

一、组织教学

稳定学生情绪,集中注意力。

二、导入新课

1.教师向学生讲述本课的目的`是为了欣赏和了解再现性美术作品。

2.老师通过课件,向学生展示不同画种的再现性美术作品并出示课题。

3.请学生谈谈感受。

欣赏再现性美术作品,并发表意见。

三、知识要点讲解

1.再现性美术作品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美术形象并不等同于世界存在的一切自然物象,它是经过艺术家对现实生活的选择、提炼、概括、改造等艺术加工。

2.优秀的再现性美术作品要形神兼备。再现性美术作品不仅要真实生动地表现外部特征,还要表现对象的精神、性格和气质。

3.再现性美术作品强调“情”的感受和“美”的体现。任何艺术作品都要以情动人,再现性美术作品也是如此。

4.老师讲述并板书:

1.来源于生活高于生活

2.形神兼备

3.“情”的感受“美”的体现

欣赏并谈感受,使学生主动了解再现性美术作品的表现方法和特征,并在一开始就通过讨论营造出一种氛围。

四、分析和讨论再现性美术作品的表现特征及艺术效果

1.老师引导学生重点分析蒋兆和的《流民图》和董希文的《开国大典》。《流民图》是中国画,是以线条、墨色来再现形体、质感,达到“形神兼备”、“气韵生动”的效果。该作品创作于1942年到1943年,当时日本侵略者已经践踏了我国的半壁河山,中国人民正处于水深火热之中,民族的苦难激发了画家创作这幅中国画长卷。《开国大典》是油画,以丰富的色彩层次,绘声绘色地表现人物形象。作品是一幅深为群众欢迎的革命历史画。它表现了新中国开国大典的宏伟壮阔的场面,再现了“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这一划时代的一刻。

2.通过课件展示中国花鸟画和油画静物,让学生来谈体会。

学生可以就课件上的作品发表自己的观点,与老师共同探讨再现性美术作品的表现方法及艺术效果上所体现的特征。

引导学生观察、比较、分析,从而获得新知识。

五、学生讨论研究

要求学生把握再现性美术作品和表现性美术作品的区别和联系及再现性美术作品和现实生活的区别和联系。

通过重点分析讲解使学生加深对再现性美术作品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的理解。

六、小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和讨论,同学们了解再现性美术作品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是艺术家通过对生活素材进行艺术的提炼加工并融入艺术家对事物的认识和评价、思想感情和时代的审美理想创造而成。

说一说自己的观点。

谈一谈优秀的再现性美术作品应具备哪些要素。

自主探索再现性美术作品与现实生活之间关系,再现性美术作品与表现性美术作品之间的关系。

七、课后拓展

请同学们搜集美术作品图片,注意区别哪些属于再现性的美术作品,并与同学交流和评述,在教室里开辟作品专栏进行展示。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讨论研究再现性美术作品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和区别及再现性美术作品与表现性美术作品的区别

这一活动的目的是通过欣赏、理解和讨论提高学生对再现性美术作品的审美能力

八年级美术教案3

教学目标:

1、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体验不同的色彩及色调给人的感受。

2、让学生尝试运用色彩来表现不同的情感,抒发内心的感受。

3、让学生学会多角度的欣赏美术作品,能够分析美术作品中色彩的象征意义。

教学难点:

突破学科本位,建立美术、音乐、文学问的彼此联系,实行跨学科研究性学习和综合实践活动。

教学重点:

发展学生有个性的表现能力,并把所学色彩知识大胆运用到实践当中去。

教法选择:

借助多媒体教学手段,通过启发和诱导,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重视对学生个性和创造精神的培养;并使学生通过美术学习,加深对文化和历史的.认识,加深对艺术的社会作用的认识。

教具准备:

多媒体电脑、实物投影仪、不同风格的音乐片段、描绘不同季节的文学作品片段、课本等。

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

通过多媒体展示同题材的传统绘画与现代绘画,请学生欣赏并分析得出“现代绘画的特点”,从而引入本课课题。

二、色彩知识回顾

既然我们今天是要探讨色彩,那么我们先来快速回顾一下以前所学的色彩知识,看看你们还记得吗?

1、三原色、间色、复色

八年级美术教案4

。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著名画家波提切利的一幅蛋彩画:文艺复兴的颂歌——《春》。

(板书课题)文艺复兴的颂歌——《春》

(二)、学习新内容

谁能告诉我作品的主题是什么呢?(见课本的作品介绍)(板书)作品的主题思想

这幅作品,通过对罗马神话中唤醒春天诸神的富于想象力的描绘,表现了人于自然和谐相处的寓意。体现了意大利文艺复兴早期新兴资产阶级的生活趣味和审美理想。(让学生首先对作品的主题有所了解)

这是一副蛋彩画,哪位同学再说说,什么是蛋彩画好吗?(见课本的课文)

(板书)什么是蛋彩画

学生乙:蛋彩画是15世纪欧洲油画正式形成以前的两种最常用的画法之一(另一种画法是“湿画法”)。因它是用鸡蛋黄或鸡蛋清调和颜料作画而得名。欧洲油画材料和技法得到完善后,蛋彩画逐渐被油画所取代。(了解相关绘画的相关技法)

关于作者你们又知道多少呢?(见课本的介绍,了解作者)(板书)画家简介

学生丙:桑德罗.波提切利(1444/5——1510)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佛罗伦萨最著名的画家之一。他的.艺术风格不仅在当时是独特的,而且在整个欧洲绘画史上也是非常突出的。他的作品不仅赋予诗的想象,而且在造型手法方面也独树一帜,这就是他不完全依靠欧洲传统绘画的明暗造型手法,而是同时强调表现被描述对象的组织结构,并善于运用刚柔相济的线条表现被描述对象的美感,追求画面的装饰效果。现存的《春》和《维纳斯的诞生》是他的两件最有力的代表作品。

桑德罗.波提切利是意大利15世纪文艺复兴时期佛罗伦萨画派最后一位大师。他的全部作品中,有相当多的作品采用的是古希腊与古罗马神话题材。(课件显示“希腊神话”的注释)

课本中还提到了“文艺复兴”的词汇,大家知道什么是“文艺复兴”吗?(见课本的课文,了解相关背景)

(板书)文艺复兴

学生丁:“文艺复兴”一词源于意大利,它的原意是“再生”,是指古希腊、古罗马的文化艺术在14——16世纪的欧洲得到了再生,意即复兴。实际上,这一时期并非古希腊、古罗马文化艺术简单的复兴,而是由资本主义的产生而引发的一场新兴资产阶级的思想文化运动。它对于破除近千年基督教的神学世界观的束缚,是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它使欧洲的科学、文化艺术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这一运动的发源地和中心就是意大利。(教师演示课件,使学生对这一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有更全面更深刻的了解和认识)

教师诱导描述:(简单描述,让学生对画面形成一个初步印象)

这幅作品是作者受到诗人波利齐安诺的诗的激发而创作的。画面上描绘的是,在黎明的橘树林里,一群仙女来到了人间,给人间带来了春天的勃勃生机和无限欢乐。

在画面的右边,代表着温暖春风的“西风神”从天而降,试图拥抱他面前的美女克罗丽丝,而克罗丽丝极力想摆脱西风神的拥抱。从她口中呼出的温馨之气变成了一枝鲜花。(为什么代表温暖春风的不是东风神,而是西风神呢?原来,由于地理位置的差异,意大利的春风是西风)。那位全身饰满鲜花的美女嫣然是克罗丽丝极力想摆脱西风神而变形成的“花神”。

而在画面的左侧占有显著地位的男子形象,是往来于众神之间的传信使者“力神”墨丘利(希腊神话中的“赫耳墨斯”)。因他终日奔走在外,所以他的鞋子上长着翅膀。他伸出右手好象在采摘树上的果子,其实,他是用手里所持的具有魔力的蛇杖“神杖”,轻轻一指,驱散冬天的阴云,自然界的万物仿佛都已经苏醒了。他在这里是报春的象征,所以又称“春神”。他在画面上的位置恰好与右册的西风神相互呼应。

风神、花神和春神三个形象象征“春回大地、万物复苏、万象争荣”的季节即

将来临。

位于画面正中的是爱与美的女神维纳斯(课件显示局部形象),她是画面的中心人物。她的形象端庄秀美,脸上透露出发自内心的喜悦之情。她举着的右手好象控制着整个画面中的人物。

画面上飞翔着的是蒙着眼睛的小“爱神”丘比特,他正盲目的张弓欲射出象征爱情之箭,谁要是中了他的金箭,就会产生如痴如狂的爱情之火。

美惠三女神沐浴在阳光里,正相互携手默默翩翩起舞,被描绘的富有生气,使人感受到无限美好的意境。她们象征着“美丽”、“青春”和“欢乐”,她们将给人间带来勃勃生机和无限欢乐。

由于这一群唤醒春天的众神的到来,整个橘树林里洋溢着春天的活力。那挂满树枝的红橘和满地的齐花异草,不正是春天最好的象征吗?这些都是作者对美好生活无比向往的心灵写照。他把诗人对春天的赞美以丰富的形象象征性地铺设在这一幅画面上。

(三)、课堂小结:

我们要想很好的领会作品,必须对画面各个局部所描绘的内容作比较详细的了解和研究。今天这节课就上到这里,请同学们课后做好复习和预习,下一课时我们将对画面的各个局部和画面所表达的内在含义做更深入的分析和研究。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上一节课我们大致了解了作品《春》的主题、作者和作品所表达的意境,还了解了蛋彩画、文艺复兴等背景资料。今天我们将对作品的各个局部所表达的内容作更深入的了解,对作者所使用的艺术语言有所认识,从而更好的理解作品采用的艺术形式和所表达的主题内涵。

(二)、学习新内容(在描述的基础上分析作品,由感官优先,引导学生进入思维主导状态,透过表面更深刻地理解作品的意蕴)

(板书)1、美神维纳斯

首先让我们欣赏作品的中心人物“爱与美的女神”维纳斯。在上一节课中我已经对维纳斯做了简单的介绍,课本中也有说明。请哪位同学来朗读一下好吗?学生甲:她是位于画面的中央,是画面的中心人物。她的形象端庄、秀美,脸上露出发自内心的喜悦之情。她轻举着的右手,好象控制着整个画面中的人物。

我们不难看出,作者在画面上展示了那么多充满青春欢乐的天神形象,尽管他们显得庄重与自信,维纳斯的形象却并不显得十分欢乐,尽管描绘的是春,但画面却透出一丝纤弱和淡淡的忧郁。为什么会这样呢?波提切利在创作这幅作品之前,曾创作过一幅《维纳斯的诞生》。(演示课件)

意大利现实主义绘画的拓荒者是乔托,而100年后诞生在佛罗伦萨的画家桑德罗.波提切利(1444—1510)就是这一艺术形式的先驱者了。

15世纪的佛罗伦萨,不仅工商业日趋繁荣,文化也是意大利最发达的地方。城市的新兴力量是市民阶级(资产阶级的前身),他们就是这个城市的文艺主顾。当时的教皇和贵族的势力还很强大,这就必然在文艺上要和新兴起来的市民阶级发生矛盾。波提切利成长的年代,正是佛罗伦萨城市共和政权逐渐被集中在一个银行豪门——美第奇家族手中的年代。15世纪70年代中叶以后,他受到劳伦佐.美第奇家族的宠遇,他的艺术多少也受到也沾染上了一些宫廷贵族文化的气息。但他又是著名的僧侣画家腓力波.利比的学生,利比是一位敢于表现世俗生活的现实主义画家。后来波提切利又崇拜更为激进的佛罗伦萨左翼画家安.波拉约罗和委罗基奥的艺术,并当过他们的助手。所以,波提切利作为佛罗伦萨最后一位大师,他的思想是充满矛盾的。

《维纳斯的诞生》一画,原是为装饰劳伦佐的别墅与1485年而作的。据说,画家是从波利齐安诺的一首长诗《吉奥斯特纳》中受到启迪,诗中形容维纳斯女神从爱情海中诞生,风神把她送到岸边,春神又忙迎来,正欲给她披上用天上的星星织成的锦衣。画面上纷飞的鲜花更加强了诗的意境。画家在处理这个场面时,舍弃了苑市中一些过于喧闹的描写,把美神安排在一个及幽静的地方,背景是平静而微有碧波的海面。维纳斯忧郁地站在象征她诞生之源的贝壳之上。她的体态显得娇柔无力,对迎接者以及这个世界似乎缺乏热烈的反应,她仿佛对来到人间不是满怀信心,反而充满了惆怅的情绪。维纳斯这个形象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艺术家自身在这个时期对现实生活有些不安与惶恐。

古代希腊人的想象中,维纳斯是成人般地从海中诞生的,生下来就是一个美丽的少女。古希腊的哲学家柏拉图把这段神话做了唯心主义的解释。他说,美是不可能逐步完成或从非美中产生,美只能自身完成,它是无可比拟的。波提切利这幅作品中的维纳斯形象可以作为这种哲学思想的图解。维纳斯的姿态就是按照古典雕像的样式来描绘的,只是把两只手换了个位置。然而画面上的形象并没有古典雕像的健美与悠闲,给观众的印象是萎靡与娇弱,充满着对生活的迷茫。这就是画家对自己对现实的矛盾反映。这样分析并不是说这幅画的艺术价值不高,而是说画面上的维纳斯形象有着画家自己的影子。

从表现技法上看,作者的写实手法中参杂着一些变形的因素,如维纳斯的脖子过长,头发用线太过分,一缕缕头发好象是有弹性的物体,手足的比例也有些夸张。这一切似乎是作者为了有意加强形象的精神,并不是着重表达肉体。

八年级美术教案14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了解花鸟画的基本知识和艺术特征。

2、学习并运用写意花鸟画的基本表现技法创作写意花鸟画小品。

3、分析花鸟画小品对居室装饰的影响,使学生感受民族绘画艺术魅力,陶冶情操,热爱艺术,热爱生活。

重点:

花鸟画的构图、笔墨的学习。

难点:

中国花鸟画艺术特点和人文特点。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写意花鸟画小品(作品实物)、绘画所需用具(文房四宝)。

学生准备:搜集名家写意花鸟画小品资料、图片,绘画所需用具(清水纸笔

墨、小盘子等)。

教学过程:

打开多媒体课件,出示课题:写意花鸟画小品

一、导入(3分钟)

大家请看:

打开课件,出示花鸟画作品(一件工笔花鸟画作品,一件写意花鸟画作品)

师:这里有两件花鸟画作品,请同学们说说他们在造型的工细程度上有什么区别吗?

生可能回答:一个工整细致,一个简练概括。(如果学生不能准确回答,老师可提示)。

师:大家都说得很好。我是想对大家说,花鸟画从绘制工艺上讲,还可以分为工笔花鸟画和写意花鸟画两种形式。前者为工笔花鸟画,后者为写意花鸟画,以后大家能分清工笔与写意的区别吗?

师:好,大家以后知道了造型简练概括的花鸟画是写意花鸟画。那么大家知道小品是什么意思吗?

生:......

师:大家再请看:(课件如下图),一般我们把像这样一些尺寸篇幅较小、造型简练概括的作品称为“写意花鸟画小品”。

二、发展阶段:

1、工具和材料介绍:(4分钟)———总7分钟

出示写意花鸟画小品(作品实物),走近学生,让他们手摸眼看,并跟他们聊天。

师:同学们能摸得到、看得出我的这些作品是用什么工具和材料绘制出来的吗?

生可能答:文房四宝或毛笔、墨、宣纸、颜料等。

师:你们好厉害,不愧是中国人!这种绘画形式正是因为产生于中国,因此世界上把它叫中国画,它是我们中华民族独特的艺术形式之一。

中国画从题材分为:山水画、人物画和花鸟画。我的这些作品因为画的都是花草虫鱼,所以就叫花鸟画,而且篇幅较小,造型简洁概括,因此属于咱们今天学习的“写意花鸟画小品”。

出示我的绘画工具(着重介绍文房四宝,其他工具材料随意提到),同学们请看:

这是毛笔,据说黄帝的时候就有了毛笔,还有说是秦朝大将蒙恬发明的,但目前可以考证的是出土战国时期的“楚笔”。这毛笔分为勾线笔和染色笔。

这是宣纸,因产于安徽泾县(始于唐朝宣州府)而得名。纸质特别吸水吸墨,易于保存,经久不脆,不会褪色,故有“纸寿千年”之誉。另外,古人还在绢上绘画。

这是墨,古代人用墨锭通过砚以水研磨而成,最有名的是徽州产的“徽墨”,其中胡开文的“胡墨”又是“徽墨”的代表。现代人懒省事,直接磨好,像我这“一得阁”这样,用起来省时方便。

砚,也叫砚台,古代文人画家用于磨墨。现在大多数画家不用了,所以它就成了文物了。

这就是我们经常讲到的“文房四宝”,它们是中国古代文人画家们的书房里必备之物。在古代中国,“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文房四宝”是身份的象

征!如今,很多追求高雅的人都喜欢在书房里摆上“文房四宝”,以表示自己有学问,思想境界很高尚。如此说来,用“文房四宝”绘制的作品肯定也是高古雅致的。

2、作品赏析(5分钟)———总12分钟

师:大家了解了“文房四宝”之后,心里一定蠢蠢欲动,想一试身手。别急,我们先来比较欣赏一下花鸟画作品和花鸟摄影作品以及西洋花卉景物作品,了解一下花鸟画作品的艺术特色和人文特色。

(出示课件,展示作品)

第一组:

写意花鸟画小品

水彩画

请同学们谈谈这三幅作品分别给你的感受有什么不一样?(举手回答) (根据学生的回答,得出结论:至少要说到不同于摄影作品和水彩画作品追求真实的再现自然之美,而写意花鸟画小品体现的是笔墨情趣和画家内心的主观感受)

第二组:

我们再看这一组作品:

问题:请学生谈谈对这两幅作品不同的感受:寄情

老师归纳:这是清代画家郑板桥的墨竹图,“胸有成竹”的故事同学们可能都听说过,说的是画家每次画竹之前总是要对竹子作仔细的观察,然后按照自己的理解和想象再画出来,所以,画出来的竹子不同于真实的竹子,而是画家心中的竹子。从画家的题诗“竹枝略与苇枝同,瘦瘦圆圆节节重。他日江头做渔父,钓竿便在画图中”可以看出,画家并不在乎把竹子画得如何逼真,而是想借助竹子运用“笔墨”表现自己的志向和心情。这就叫“托物言志”。

小结:古今的花鸟画家都是通过花鸟画“托物言志”或“借物抒情”,如画家们喜欢画“兰竹菊梅”,并称他们为“四君子”,就是借助“兰竹菊梅”抒发自己如君子般的志向和情感。这是写意花鸟画独特的人文特色。而借助线条和水墨进行造型又体现了它独特的“笔墨”艺术特色。

3、技法技巧(10分钟)———总22分钟

师:接下来的问题是,在写意花鸟画的艺术特色中的“笔墨”又是什么意思呢?

生:......

师:“笔墨”的“笔”是指“笔法”。

a、“笔法”是指用笔的方法,演示:(同学们边看,边练习)

中锋用笔

侧锋用笔

逆锋用笔

拖笔

b、而“墨”呢,有两层含义,一是指“墨色”,古人用水调墨作画,称为“水墨画”,因水分的.多少决定墨色的浓淡不同,演示:(同学们边看,边练习)

不加水分,称为“焦墨”——焦

略加水分,称为“浓墨”——浓

水分稍多,称为“重墨”——重

水分再多,称为“淡墨”——淡

略含墨色,称为“清墨”——清

我们把这五种墨色称为“五墨”,而这“五墨”在运用的时候是有对比变化的,如:

浓淡对比——浓淡

干湿对比——干湿

黑白对比——黑白

我们把这三种对比称为“六彩”,这就是我们常说的五墨六彩。

c、“墨”的另一层意思是指“墨法”,是用墨的方法,演示:(同学们边看,边练习)

泼墨法

破墨法

积墨法

d、古人把涂颜色的绘画称之为“丹青”。中国画颜料不同于水彩颜料和水粉颜料等化学颜料,是用天然矿物质和植物素加工而成,不褪色,不变质,干后不跑色。

通过跟我练习,不知同学们对我们优秀的传统水墨画技巧有何感受?

(特殊的笔墨情趣,这是我们民族艺术的魅力)

4、写意花鸟画小品构图(5分钟)———总27分钟

中国画非常讲究构图。课件展示分析构图样式。

还要注意:

(1、四角

(2、“计白当黑”,给人联想

(3、款识

(4、印章

5、学生创作(10分钟)———总37分钟

课件展示名家作品,学生边欣赏边创作,可以根据名家作品改画,可以临摹。

师生互动

6、展示成果,述说与装点居室的关系(7分钟)———总44分钟

突出中国写意花鸟画的人文特色,审美情趣。

7、总结与鼓励(1分钟)———总45分钟

今天我们通过欣赏、学习与实践,了解了中国写意花鸟画小品的特点和绘画方法,把这样具有独特魅力的艺术作品装点我们的居室,使我们的生活显得高雅而富有情趣。希望同学们在课后还要多多交流。

八年级美术教案15

一、教学目标:

1、探访老街的历史和文化

2、学习用不同的美术形式对老街进行记录或描绘

3、在感受和表现老街的传统风俗文化和历史建筑的艺术创作体验中,增进对地方传统文化的关注、尊重及热爱之情。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学习用美术形式对传统历史文化进行记录或者描述。

2、难点:运用不同的美术形式表现老街。

三、教学课时:2课时

四、课前准备:(学生)常规绘画工具、相机等材料

(教师)课件、常规绘画工具、相机等材料

五、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1、欣赏各地著名的老街,初步感受历史老街的风光。揭示课题《悠悠老街》

2、说说自己家乡的老街的历史和故事

3、引导学生欣赏老街不同时间、不同季节的摄影作品,感受老街上的自然风光。

4、引导学生欣赏老街上各种古老建筑的摄影作品,感受老街上历史建筑的特色。

5、引导学生欣赏一组反映老街上保留着的传统风俗的摄影作品,感受老街上的传统文化。

6、学习建议:课后和学生一起寻访老街上的传统风俗和历史建筑。

第二课时

1、观看老街视频,揭示课题

2、交流:和同学一起用相机或画笔记录老街的历史和风俗文化时,有什么困难?又有什么趣味发现?

3、写生创作指导

(1)欣赏表现老街的风貌的优秀美术作品

(2)教师讲解并演示创作写生的`方法

4、同龄人作品欣赏

5、学习建议:通过写生或记忆画的形式表现老街

6、展示评价

7、拓展:不同美术形式表现的悠悠老街

2、传统门饰

一、教学目标:

1、中国传统门的类别、装饰特点

2、通过对门饰的观察、欣赏、初步学习运用剪纸或绘画形式,创作自己喜欢的具有不同风格的门

3、培养热爱中国优秀文化传统的品质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用绘画或剪纸的形式表现中国传统门饰

2、难点:创作的作品表现出传统的装饰风格

三、教学课时:1课时

四、课前准备:(学生)彩色卡纸、综合材料、剪刀、双面胶、水彩笔(教师)多媒体课件

【八年级美术教案】相关文章:

八年级美术教案07-05

八年级美术教案04-28

八年级美术教案02-13

八年级美术下册教案04-25

(荐)八年级美术教案07-05

八年级美术教案(精选17篇)04-10

《篆刻》八年级上册美术教案05-02

八年级美术教案5篇05-05

【精选】八年级美术教案三篇05-01

八年级美术教案三篇05-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