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通用12篇)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1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乘除法之间的联系,进一步理解除法的意义。
2、通过实际操作,使学生掌握有余数除法的算式及各部分名称,飞外“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的道理。
3、提高学生分析观察、推理、判断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重点:弄清“余数”概念。
难点:理解余数的特点。
教学准备:教具;课件
学具;学具袋。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
国庆节,飞行大队举行了一次飞行表演(课件演示)
师:飞行员叔叔的表演精彩吗?
师:飞行员员除了有强健的身体,还有渊博的.文化知识,他们知道二(3)班的同学个个都非常聪明,出了几个问题想考考你们,同学们敢接受挑战吗?
二、自主探究
出示的例5及“做一做”,练习六情境图。
(3)让学生观察画面,提出问题。
教师适当启发引导:他们在画画,其中有14名女生,男生比女生少5人。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学生自由发言,提出问题。
二、探求新知
(1)利用多媒体课件出示情境图。
(2)明确画面中所提供的信息。
谈话:看到这个画面你有什么想问的?学生自由发言。(男生有多少人?美术兴趣小组一共有多少人?)
(3)小组交流讨论。
①应该怎样计算一共有多少人?
②独立思考后,把自己的想法在组内交流。
③选派代表在班级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
(4)把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记录在黑板上。
男生人数:
14-5=9(人)
美术兴趣小组人数:
9+14=23(人)
(5)观察比较两个算式的'联系。
明确要解决“做一做”,让学生说明题意,明确计算的问题后,独立列式解答。
(2)练习六的。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学会找出最简单的组合数。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及推理能力。
3、初步培养学生有顺序地、全面的思考问题的意识。
【教学准备】:数字卡片、人民币。
【教学过程】:
一、复习
有3张数字卡片,5、7、9,用它们组成不同的两位数,能组成多少个两位数?
二、学习新知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1、出示例题
如果用着3张数字卡片,任意取出其中的两张求它们的.和,得数有多少种可能呢?
2、解决问题
请学生尝试解决后全班交流
1)用填表的方法
2)用连线的方法
3)随便写
3、思考
只有3种结果,为什么摆两位数却有6种结果呢?
摆两位数跟卡片的位置有关,加法算式的结果和卡片的位置无关
4、观察
上面的几种方法,你喜欢哪一种,为什么?
随便写,容易漏掉或重复。
三、巩固练习
1、完成做一做内容)。
教学目标
1、知道镜像对称图形的特点。
2、通过学生活动,正确体会镜像对称的相对性。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让学生在合作中交流、学习、互动。
教学重难点
体会镜像对称的相对性。
教、学具准备
镜子、教科书的开放题、卡片
教学过程
一、玩一玩镜子,创设情境
小朋友们,今天这节课我们来玩一玩镜子,好吗?(每人一面小镜子)
师:你在镜子里看到了什么?
生:我看到了自己;我看到了书;我看到了黑板……
师:这是怎么回事?
二、引导探索,体验镜像对称的特点
1、出示教科书的主题图,请学生仔细观察。
(1)师:这幅图画中,怎么会出现两栋房子、六只天鹅?怎么岸上有树,水底也有树?
(2)生:下面的房子、天鹅、树是水里的影子。
师:(放大房子图)水上的房子和水下的房子是相同的吗?它们的方向怎样?
生:样子相同,但方向相反。
师:其实这也是数学知识,是一种镜面对称。(出示课题)
2、请学生用手中的镜子做游戏。
(1)发给学生只有半边图象的卡片,请他们想办法猜出另半边图象是什么?(小组活动)
小组汇报:用镜子照;把卡片对折……
(2)用镜子照自己的脸并做各种面部表情,同时观察镜子里的你面部表情的变化。
(3)出示教科书中的.小朋友照镜子图(例3)
师:这位小朋友在干什么?镜子里面的小朋友又在干什么?
3、师说:“小朋友们,让我们来照照镜子吧,好吗?”出示三面穿衣镜,请学生在镜子面前表演各种动作,同时请学生说出镜子里面的自己动作是怎样的。(小组活动,教师参与其中。)
生:我向前走一步,镜子里的我也向前走一步。
镜子里的我左手拿笔,右手拿本子,镜子外面的我左本子,右手拿笔。
我往左走,走镜子里的我往右走。
学生任意做动作……
三、运用拓展
1、判断。哪个是你在镜子里看到的样子?圈出来。(教科书的例题和“试一试”,“想想做做(舌战群儒的主人公是谁?舌战群儒的主人公是诸葛亮。舌战群儒典故的意思:舌战、激烈争辩;儒:指读书人。指同很多人辩论,并驳倒对方。)”。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用平均分的方法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知道平均分的过程和结果可以用相应的除法算式来表示,初步人数除法的含义,能正确读写除法算式,知道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2、使学生经历把简单的平均分问题抽象乘除法算式的过程,能联系具体情境写出相应的除法算式或说明除法算式的实际含义,进一步发展数学思考,培养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3、使学生解决问题以及合作交流中,初步体会除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进一步培养学生数学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难点:
初步理解除法的含义;在平均分的活动中抽象出除法运算,让学生理解除法的含义。
教学具准备:
小棒、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平均分。
1、把8个△,每2个一份,分成了()份。
把8个△,平均分成4份,每份()个。
2、把12个○,每4个一份,分成了()份。
把12个○,平均分成3份,每份()个。
二、教学例题。
1、谈话:假期里小朋友们开展了各种有趣的活动,你瞧,今天他们又组织了爬山。
(1)出示例题中的情境图,让学生观察。
提问: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6个小朋友)他们打算干什么?(要乘缆车)
(2)出示图下的文字,提出问题:怎样才能知道6个小朋友要坐几辆车
呢?你打算怎么办?(同桌交流)
如果学生能直接想出问题的答案,追问:你是怎样想到要坐3辆车的?
引导学生联系平均分的含义想到:因为6可以分成3个2,所以要坐3辆车。并由此要求学生用6根小棒代替6个小朋友,按每2根一份,动手分一分,看结果是不是分成了3份。
如果学生不能直接想出问题的答案,提示:你能用6根小棒代替6个小朋友,按每2个一份,动手分一分吗?学生操作后,进一步提问:6根小棒,每2根一份,分成了几份?那么,每辆车坐2人,6个小朋友要坐几辆车呢?
2、教学除法及除号。
指出:6个小朋友,每辆车坐2人,问我们要坐几辆车。这样的问题我们还可以用除法来计算。上面的问题可以用除法来计算,那么怎样写算式呢?
教师根据学生的口述,板书:6÷2=3
除号
介绍除号以及写法,说明算式的.读法。
带领学生练习写除号,指名学生读算式。
提问:这里的6、2、3各表示什么?你来说,你再来说,谁能连起来完整地说说。
三、教学试一试
a)让学生观察情境图,并读一读图下的文字,提问:你能填上答案,并把
除法算式写完整。
b)学生完成后追问:你是怎么知道可以分给4只小熊的?12÷3=4这道算式
里的12、3、4各表示什么意思?
3、小结:我们把6个小朋友按2个一份平均分,成了几份?把12个苹果按几个一份平均分分成了几份?看来,把一些物体每几个一份地分,求分成了几份,可以用除法计算。
四、教学例题。
1、出示情境图。要求学生想办法填写出答案。
2、学生填出后,提问:你是怎么知道每人分得2枝的?你能用6根小棒代替6支铅笔并把它们平均分成3份吗?
学生操作后,追问:把6根小棒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几根?这个结果说明把6支铅笔平均分给3个小朋友,每人应该分得几支?
3、指出:上面的问题也可以用出除法来计算。
学生独立写写。
根据学生口述板书:6÷3=2。
说明:在“6÷3=2”中,6叫做被除数,3叫除数,2叫商。(板书)
同桌互相说说,教师再指着其他几个算式让学生来认一认。
提问:这个算式表示的是什么意思?你再来说?
4、教学试一试
(1)提问:你能把除法算式写完整吗?
(2)追问:你是怎么知道每组有4人的?在这里“8÷2=4”,表示什么意思?
(3)小结:我们把6枝铅笔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几枝?8个小朋友平均分成几组,每组是几人?看来,把一些物体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多少,可以用除法计算。
五、教学想想做做。
1、想想做做1
学生独立完成,重点让学生说说是怎么想到“需要5人才能搬完”,指名说说除法算式的意思。
2、想想做做2
独立完成,并重点说说为什么是“每筐放3个”。同桌互相说说算式的含义。
3、想想做做3
(1)学生独立完成。
(2)提问:这两道除法算式中的被除数表示的意思相同吗?除数呢?各表示什么意思?商呢?
(3)讲述:把一些物体平均分,不管是按每几个一份地分求分成几份,还是平均分成指定的份数求每份是多少,都可以用除法算式来表示。
4、想想做做4
先让学生在小组里读一读、说一说,再进行全班交流。
5、补充:
(1)回到复习题,学生列除法算式。
(2)被除数是16,除数是4,商是4。
(3)把18平均分成6份,每份是3。
(4)思考:一条马路15米,在一边种树,每3米种一棵树,最多种(树。
六、全课小结。
谈话: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把一些物体平均分的过程和结果可以用什么算式来表示?
板书设计:
认识除法
6÷2=36÷3=2
除号被除数除数商)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9教学目标
1、使学生直观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初步掌握它们的特征,会辨认这两种图形。
2、初步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观察比较能力和初步的概括能力。
3、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空间观念,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点
初步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会辨认这两种图形。
教学难点
正确辨认特殊的长方体。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出示图片“积木图”】我们来看一看这些物体是由哪些图形组合而成的。
今天我们就来认识其中的几种图形。
二、探索新知
1、认识长方体。
(1)直观感知。
分别出示:墨水盒、字典,学生说出它的形状。(贴图并板书:长方体)
让学生从学具中找出一个长方体指给旁边的同学看。
(2)建立表象。
学生观察自己手中的长方体,数一数一共有几个面。比一比、看一看每个面的大小、形状有什么特点?
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小组交流,最后在全班进行汇报。(长方体有6个面,每个面都是长方形的或者有两个面是正方体形的,相对的两个面形状相同。)
(3)形成概念。
学生互相说一说长方体有什么特点。
2、认识正方体。
(1)直观感知。
分别出示:魔方、药盒等,学生说出它的形状。(贴图并板书:正方体)
让学生从学具中找出一个正方体指给旁边的.同学看。
(2)建立表象。
学生观察手中的正方体,看一看它有什么特点?小组交流后在全班进行汇报(正方体有6个面,6个面都相同)。
(3)形成概念。
学生互相说一说正方体的特征。
3、区分长方体和正方体。
让学生分别找出学具中的长方体和正方体,组织他们开展小组讨论:怎样辨别长方体和正方体?
三、巩固拓展。
1、完成书上做一做【图片“做一做1”】
2、到生活中去找长方体和正方体。【出示图片“生活中的图形”】
师:你能在这张图里找到我们今天学习的图形吗?
鼓励学生举出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是长方体或正方体的。
3、摆图形。
(1)用8个同样的正方体摆成一个长方体。
(2)用8个同样的正方体摆成一个大正方体。
4、用橡皮泥捏一个长方体或正方体,捏好以后展示给全班同学看【详细过程参考探究活动“捏图形”】。
四、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认识了什么图形?长方体和正方体都是立体图形,它们分别有什么特点呢?(带学生说一说)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10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和设计图案的活动,进一步认识三角形、圆、长方形和正方形。
2、发展动手操作能力、空间想象力和创造力。
教学重、难点:动手实践操作。
教学过程:
一、欣赏图案
1、出示图案:
风车兔子万花筒青蛙
2、引导观察
3、小组讨论:
每人分别选一个图案指出这个图案是由哪些图形组成的'。
4、汇报交流
5、小结评议
6、介绍图案的作用
二、练一练
1、想一想,涂一涂
看清题意,动手画一画。
2、摆一摆
(1)用3根小棒可以摆一个三角形,摆两个三角形最少用几根小棒?摆3个呢?
(2)用10根小棒能摆出几个正方形?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11教学目标
1.通过对大数目物品进行平均分的具体操作,感受分法的多样性与合理性。
2.体验用表格记录平均分的过程,获得试商的初步经验。
3.经历小组合作的实践活动,培养合作的意识和能力。
教材分析
分糖果是)
1、军事博物馆举行恐龙展,小亮、小明、小红都来看恐龙 。那你知道这些图分别是谁看到的吗?(老师巡视,然后集体纠正)
2、现在不把书垒起来,你会做第2题吗?试一试吧。
四、总结
通过观察长方体,自己的玩具,还有猜谜游戏 ,你有什么收获?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相关文章: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01-08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1-08
关于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01-19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热】01-23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荐】01-16
【荐】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01-16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推荐】01-16
【热】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01-13
【热门】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01-13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精】0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