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美术教案(通用19篇)

中班美术教案(通用19篇)

作为一名教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中班美术教案 ,欢迎阅读与收藏。

中班美术教案 1

活动目标:

1、尝试通过纸杯变形制作出纸杯花。

2、在剪剪、画画、涂涂中锻炼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

3、通过废弃纸杯再利用渗透环保意识和环保能力。

活动准备:

1、纸杯、剪刀、记号笔若干,音乐。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1.(出示实物)

师:今天我带来了一个用过的纸杯它哭了,哭得可伤心了,为什么呢?原来它的主人用它喝茶后,说它没用了就把它扔了。小朋友们,难道它只能被扔掉或卖掉,真的没用处了吗?拿着你们知道它还有什么可以利用的地方吗?幼儿举手讨论

小结:原来只要动动脑,动动手,纸杯能做出这么多东西啊!也想用这些纸杯来个超级变变变。

(二)教师示范操作,讲解过程

1、师示范:看清楚了,我要变了。变呀变呀,

2、纸杯剪成花的过程:先用剪刀从杯口往下剪,一直剪到杯底,相隔一段再从杯口沿直线剪,全部剪好后,用手将剪开的长条状花瓣向外打开即变成花,再用小手卷花瓣,

3、最后画上花心(眼睛,嘴巴)。

(三)幼儿动手操作

师:一次性纸杯可以变成一朵花,太棒啦,你们想不想动手?

操作时体现幼儿注意事项:

1、剪刀一定要小心,注意安全。

2、不要剪斜、剪断,

3、纸杯花做好了,送上来贴在展示板上。

(四)展示背景图画,请幼儿把做好的.“太阳花”粘到上面。

幼儿共同欣赏,相互评价。

(五)教师小结:请小朋友们思考,幼儿园里中还有哪些可以利用的废物,我们一起找找吧。在音乐声中出活动室。

中班美术教案 2

目标

1.在初步了解抽象画的基础上,知道不同色彩可以表现不同的梦境。

2.学会重彩转印画的基本步骤,体验玩色活动的乐趣。

准备

1.抽象画作品。

2.幼儿人手一份材料(一块玻璃板、一个镜框、一张白纸、毛笔若干支、颜料)

3.吹风机、录音机、磁带(内有睡觉时听的沉重的音乐、轻快的音乐)

过程

一、听音乐入梦境

1.模拟入睡:听着不同音乐做动作。

教师:“天亮了,该起床了。”

2.欣赏感受

讨论在梦的世界里。梦见了什么?

3.体会:小朋友做了各种各样的梦,有可怕的梦,也有快乐的梦。

教师出示抽象画:猜猜画上梦见了什么?

4.了解画上的梦里没有将具体的事物画出来,而是让不同的人猜出不同的梦境,这种画我们把它叫做抽象画。

从画面的色彩上去观察,色彩较鲜艳,还是偏灰暗。体会画里有许多鲜艳的色彩,灰暗的色彩比较少,这是一个快乐的梦。

5.想象如果做了一个可怕的梦,该用怎样的色彩去表现呢?引导幼儿讲出许多灰暗的色彩,当然也可用少量鲜艳的色彩来表现。

6.我来教你们一个新的画画方法,你们帮助我选颜色,我们一起画一幅抽象画《我的梦》,好吗?

二、合作演示,把握方法

1.由幼儿选颜色,教师操作。

2.教师随意将线条或色块画在玻璃板上。

(jk是什么意思是什么?JK是“じょしこうこうせい ”(女子高校生)罗马音 jyoshi koukousei 的简写(取其中“J”和“K”),通常指日本女高中生;JK也是ACGN次文化中的萌属性之一。)3.将玻璃板轻轻地晃动,让色彩自由参合 、流动。

4.拿一张白纸在上面压一压,轻轻的掀开。

5.为了使颜色干的.快,用电吹风吹干。

三、幼儿创作表现(放音乐)

1.先想好自己的梦是快乐的,还是可怕的。

2.按自己的想象大胆选用相应的色彩画在玻璃板上。

3.教师提示幼儿注意色彩之间深浅、冷暖对比。

4.拿白纸压一压,烘干后,选用自己喜欢的镜框镶上。

四、交流分享

1.将自己的梦讲给好朋友听一听。

2.将幼儿的作品拼成一幅大的梦境图,说说我们大家的梦。

中班美术教案 3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用生活中各种废旧材料装饰芭比娃娃,进一步巩固剪、折、撕、贴等手工技能。

2、初步培养幼儿的环保意识。

3、感受绘画的趣味性,体会创作的快乐。

4、激发幼儿感受不同的艺术美,体验作画的乐趣。

活动准备:

1、芭比娃娃场景展示台。

2、糖纸、广告纸、毛线、吸管、喜糖袋等废旧材料及辅助工具。

3、音乐"蓝色多瑙河"

活动过程:

1、呈现芭比娃娃场景,引导幼儿讨论:

他们是谁?在哪里见过?哪些动画片里有芭比娃娃?喜欢他们吗?为什么?他们穿着什么样的服装呢?

2、提供多种材料,引导幼儿大胆想象和创造,给芭比娃娃做新衣。

今天是个特别的日子,国王陛下要举行盛大的舞会了,还有一些芭比娃娃也要去参加,小朋友们来做设计师,帮他们设计一身漂亮的衣服,愿意吗?

用什么来做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这是什么?可以用来做什么呢?

3、幼儿动手制作,教师巡视指导。

4、展示、评价幼儿作品。

5、小朋友和芭比娃娃共同参加国王的舞会。

教学反思:

幼儿美术活动,是一种需要他们手、眼、脑并用,并需要把自己的`想象和从外界感受到的信息转化成自己的心理意象,再用一定的美术媒介把它表现出来的操作活动。

中班美术教案 4

活动背景:

“太阳是绿色的。”不对,太阳是红色的!”“太阳是彩色的……”听着孩子们争先恐后地抢着表达太阳到底是什么颜色的问题,我不禁被孩子的话语感动了。对于太阳,每个孩子都知道,而说起太阳是什么样子的,他们的回答却异口同声“圆的”。这是孩子们最直观的感受,也是他们生活中接触最多的太阳的形态。是啊!在孩子的世界里他们心中的太阳就是五颜六色的。于是,在这些想法的督促下,我设计了《美丽的太阳》这一教育绘画活动,和孩子们共同探讨太阳、画太阳。艺术活动是需要创造的,创造基于敢想、敢说,我希望孩子们绘出属于自己的一个太阳形象,而不是千篇一律。从活动中帮助幼儿感受艺术活动的夸张性,体验艺术活动中大胆想象和创作的快乐。

活动目标:

1.积极想象,大胆用画笔表现自己喜欢的太阳。

2.学会用多种颜色的涂画法,感受色彩美,提高大胆运用色彩的能力。

3.在创作时体验色彩和图案对称带来的均衡美感。

4.让幼儿体验自主、独立、创造的能力。

5.引导幼儿能用辅助材料丰富作品,培养他们大胆创新能力。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了解关于太阳的粗浅知识,欣赏过有关太阳的美术作品。

2.物质准备:油画棒、幼儿操作材料。

活动过程:

1.讲故事,导入课题。

师:今天我给你们带来了一个好听的故事,故事的名字叫《太阳的颜色》。

附故事:小白兔每次看见太阳它都很想知道:“太阳是什么颜色?”小白兔去问小鸟。小鸟说:“太阳是绿色的。您瞧,太阳照在树叶上,树叶绿油油的。”小白兔跑去问小蜜蜂,小蜜蜂说:“太阳是红色的。您瞧,太阳照在花朵上,花朵红艳艳的。”小白兔跑去问小青蛙,小青蛙说:“太阳是黄色的。您瞧,太阳照在稻穗上,稻穗黄灿灿的。"小白兔想:小鸟说太阳是绿色的,小蜜蜂说太阳是红色的,小青蛙说太阳是黄色的。(提问:刚才小动物们都怎么说太阳的颜色的?)那太阳到底是什么颜色的呢?小白兔想啊想,这时天上下起雨来了,不一会雨停了,太阳又出来了,天边出现了一道彩虹。小白兔想彩虹阿姨住在天上,一定知道太阳的颜色,就跑去问彩虹阿姨。彩虹阿姨先让小白兔数数她身上的颜色“红、橙、黄、绿、青、蓝、紫。啊!共七种颜色。”小白兔说。于是,彩虹阿姨就说:“对啦!我身上的七种颜色全是太阳公公给的。”小白兔快活地说:“我明白了!我明白了!”。

【评析:此环节主要通过多媒体课件的导入,然而幼儿也喜欢听故事。因此,两者结合图文并茂的为幼儿讲解,直观的让幼儿感受熟悉太阳的形象,更能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和积极性。活动中以拟人化的口吻来问幼儿,小兔子说:“他明白了,那你们明白了么?”此问题的设置,既为下一个环节作了铺垫。又让幼儿带着问题去思考、去倾听,更能培养幼儿的倾听能力。】

2.讨论:让幼儿谈谈对太阳的认识和感受。

师:提问,小白兔明白了,孩子们你们明白了吗?那你们想一想太阳到底是什么颜色的呢?(幼儿自由回答。)

师:嗯!你们可真聪明。(哎呀,原来太阳有这么多美丽的颜色啊!)那请你们再想一想,如果没有太阳会怎么样呢?

幼:没有太阳,花、草、树木,它们会都死掉。没有太阳我们也会生病。

小结:嗯,你们说的真好!如果没有太阳,不仅小花、小草、树木都会死,而且我们的身体也容易生病。原来太阳对我们这个大家庭有这么大的`作用。那你们想不想画一画自己心中最美丽的太阳啊?

【评析:此环节主要是为幼儿创造一个自由讨论的空间,使他们敢说、想说,活动中主要让幼儿自己谈谈对太阳的认识,愿意在集体面前大胆的说出自己的想法。不仅培养了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更能锻炼幼儿的胆量。让幼儿在说的过程中,理解如果没有太阳对我们有什么影响,加深幼儿的感官意识,为接下来的幼儿绘画作了铺垫。】

3.教师讲解,请幼儿示范太阳的画法。

师:请个别幼儿上来画太阳,让其他幼儿观察讨论画法。

师:引导幼儿用多种颜色涂画太阳,增加幼儿对色彩表现力的认识。

师:这两个小朋友画的都漂亮,那你们心中最美的太阳是什么样子的呢?

【评析:此环节为活动的难点。这一环节再次强调太阳的画法,主要是让幼儿上台来示范画太阳。让幼儿来当老师,把机会留给幼儿,给幼儿一个自由表现的机会。这样幼儿的自信心和胆量都得到了提高。教师简单的讲解和幼儿示范太阳的画法,孩子们对画太阳已有了更深的认识;为接下来的绘画活动作了铺垫。】

4.幼儿作画,教师指导。

师:提示幼儿大胆的表现心中想象的太阳,越夸张、越拟人化越好。

【评析:幼儿的绘画水平能力是在不断的练习过程中逐渐发展起来的,教师应为幼儿提供自由表现的机会,鼓励幼儿大胆、勇敢的表现自己的情感,和对美术的理解和想象。活动中放手让幼儿去画,教师只是充当一个引导者,帮助幼儿解决在绘画中遇到的一些问题,及时给与帮助,提升幼儿的艺术创造能力。】

5.引导评价、互相欣赏。

(1)展示作品互相欣赏。

师:可请画好的小朋友把画展示给其他的幼儿看,互相说一说自己心中最美的太阳是什么样子的。

(2)教师把幼儿画好的作品拿到教室布置主题墙。

【评析:此环节为幼儿创设了互相展示作品、交流的机会,即使有的幼儿还没有完成。但在他们的绘画过程中都付出了努力,作为教师,应当尊重幼儿在发展水平、能力、绘画等方面存在的个体差异,因人施教,使每个幼儿在活动中都能获得满足感、成功感,从而不断激发幼儿对美术活动的兴趣和热情。】

活动反思:

活动以“故事”为线索,引导幼儿大胆畅想,用已有经验,大胆说出不同形态的太阳形象。在活动中首先通过故事导人,让幼儿在听听、说说、讲讲的过程中了解太阳的颜色。紧接着让幼儿带着问题去思考、了解太阳到底是什么颜色的?这个过程充分展示幼儿想象、用语言大胆地表述为下一环节打下伏笔。接下来,结合了课件太阳的图片让幼儿观看,让幼儿感受色彩美,通过太阳的七种颜色的美和色彩带来的心里感觉,有效的将心理健康渗透到美术活动中,激发了孩子们的想象力和学习美术的兴趣。在美术活动中感受色彩美;为下文的绘画作铺垫。整节活动给幼儿创设一个自由宽松的环境,放手让幼儿去画。从而帮助幼儿感受到艺术活动的夸张性,体验艺术活动中大胆想象、创作的快乐、有趣,萌发对艺术创作的兴趣。

中班美术教案 5

活动目标:

1、尝试通过纸杯变形、涂色制作出纸杯花。

2、探索不同的分割方式,并运用对比色或者渐进色均匀涂色。

3、体验变形所带来的快乐,并能耐心地进行涂色活动。

4、培养幼儿初步的创造能力。

5、引导孩子们在活动结束后把自己的绘画材料分类摆放,养成良好习惯。

活动准备:

幼儿人手一个纸杯、剪刀、油画棒。

活动过程:

1、出示纸杯花范例,引导幼儿欣赏,引起兴趣。

引导幼儿观察纸杯花的材料:“看,这是什么?这朵花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呢?”

2、鼓励幼儿探索纸杯花的`制作方法。

(1)一次性纸杯怎么才能变成一朵美丽的花呢?

(2)请幼儿示范用剪刀把纸杯剪成花的过程:从杯口沿直线剪到杯底,相隔一段再从杯口沿直线剪到杯底,直到将杯身全部剪开,用手将剪开的长条状花瓣向外打开即变成花。

3、探索不同的分割方式,并运用对比色或渐进色均匀地涂色。

(1)回忆对比色和渐进色。

(2)探索不同的分割涂色方式。

除了把花心和花瓣分成两半涂色,还可以怎么分,才能涂出不一样的效果?

4、幼儿操作,教师观察,及时反馈幼儿不同的分割涂色方法。

(1)幼儿沿直线见出花瓣。

(2)教师:可以选择对比色,或渐进色进行涂色,涂色的时候要用力,要有耐心。

活动总结:

教师总结幼儿今天的表现,表扬和鼓励幼儿在活动中表现积极的幼儿。让幼儿在进行创作的同时,感受到美术手工活动的快乐。同时,教师要照顾到那些在活动中比较安静的幼儿,使其也能在活动结束的时候获得快乐。

中班美术教案 6

活动目标:

1.欣赏作品,感受作品抽象、变形的绘画风格。

2.尝试用变形、装饰的手法表现自画像,感受其中的乐趣。

活动准备:

幼儿用书、《美工》

活动过程:

一、教师导入谈话,引发幼儿对作品的兴趣

师:什么是画像?小朋友平常看到过的画像是什么样的?

二、初步感受作品夸张、变形的表现风格。

师:这幅画和你平时看到的画有什么不同?人物脸部的五官是怎么样安排的?看了这幅画,你的感觉是怎样的?

三、进一步引导幼儿从作品的线条、色彩等方面进行分析,感受作品的'主题。

师:你感觉这幅画最吸引你的地方在哪里?画家是怎样表现的?(重点引导幼儿感受画面,尤其是人物脸部线条的装饰特点)

四、创作自画像

鼓励幼儿用夸张、变形的方法为自己画一幅肖像。

五、作品展示。

展示幼儿的作品,引导幼儿共同欣赏,说说自己最喜欢谁的作品以及为什么。

中班美术教案 7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画正面人,表现人物的基本形象和主要特征;

2、在折折、画画中进行比较,感受娃娃长高了。

活动准备:

白纸、记号笔、蜡笔等。

活动过程:

一、引起兴趣

1、教师出示娃娃提问:这个娃娃缺少了什么?(身体、手……)

2、变魔术师:让我来把娃娃的身体和手变出来吧!

教师展开纸的码)你想和谁一起制作连环画?

三、播放故事,幼儿创作,教师巡回指导。

教师注意提醒幼儿根据故事内容表现主要角色和情节。

难点:与同伴分工合作完成任务。

教师:你们小组是怎样合作的?

四、幼儿之间互相欣赏、交流、教师总结评价。

教师:看一看、哪一组的连环画做的最漂亮,最能表现故事情节。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我是通过幼儿扶台闭眼的状态下倾听故事的,目的'是让幼儿能够专注的、清楚的听故事。并经过一问一答理解故事内容,明白其中的道理。接着我用视屏图像《小猫钓鱼》的图像展现给幼儿,在次吸引小朋友们的注意力,进一步理解故事内容。在幼儿尝试用生动的语言复述故事这个环,有四分之一的幼儿能连续生动的讲故事,小部分幼儿还是不敢讲,我想我对幼儿的启发、鼓励方面可能还需加强吧。

中班美术教案 13

活动设计背景

中班幼儿已认识基本的几何图形,对图形有着浓厚的兴趣。本活动是通过让幼儿观察图形激发幼儿去想象,并以绘画的形式和组合的形式图形的变化。我根据幼儿的好奇心的特点,用几何图形粘贴了几张幼儿现实生活的事物,从而更好的激发了幼儿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活动目标

1、进一步掌握几何图形的特征。

2、在活动过程中培养幼儿动手动脑的'能力。

3、培养幼儿热爱美术活动的兴趣。

4、让幼儿体验自主、独立、创造的能力。

5、培养幼儿的欣赏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让幼儿进一步掌握几何图形的特征 。

活动难点:培养幼儿的动手动脑的能力。

活动准备

ppt课件 、背景音乐、范画、几何图形若干、1人1张黑色卡纸、胶棒若干

活动过程

一、欣赏图片,引起兴趣

1、进入活动室,欣赏图片,引起幼儿兴趣。

2、看课件,逐一让幼儿观察各种几何图形,并说说现实生活中所出现的几何图形。

3、观看现实生活中的事物,让幼儿是有哪几个几何图形构成的。

二、教师出示范画

1、出示范画若干,引导幼儿发现图中存在的几何图形,并鼓励幼儿大胆思维与创新。

三、教师示范讲解,引导幼儿操作

师:刚才我们欣赏了几幅作品,你们喜欢么?你知道是怎么做出来的么?

师:先拿出一张黑色卡纸,一根胶棒,在脑子中构思好想要的图案,根据已有的几何图形,在卡纸上涂上胶,再把几何图形粘上去。

师:这个小宝宝呀很想找朋友,我请一位小朋友和老师一起来把这幅作品完成。

四、幼儿操作,教师辅导(播放背景音乐)

1、鼓励幼儿大胆思维想象力。

2、鼓励能力强的幼儿做些内容丰富的图片。

3、重点帮助能力差的幼儿。

五、展示作品

1、让幼儿说出自己画中所表达的内容,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2、跟着教师一起出去展览自己的作品。

教学反思

本次活动课是一节中班美术课,我力争要求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活动,让幼儿乐于参加活动,并对此有所收获。孩子们的兴趣很高,也很积极。首先我用了动画课件的形式,吸引了幼儿的兴趣,在幼儿再次感知几何图形的特征。并根据特征发挥孩子们的想象力。通过让幼儿观察周围的事物,结合现实生活中的,发现事物中的美,感受生活的乐趣。

缺点:

1、课前准备的几何图形很丰富也很多,但是发现孩子们都喜欢用大块的,小得几乎都没有用上,有些浪费。这些没有提前预知到。

2、孩子们的想象力很丰富,但有几个孩子可能让我用范画把他们的思维给局限了,也许是要求没有到位。

中班美术教案 14

活动目标:

1、学习粘贴的技能,发展幼儿手指肌肉,动作协调。

2、了解鸟儿的各种各种姿势,学会粘贴。

3、培养幼儿爱护小动物的良好习惯。

活动重点:

让幼儿学会粘贴的方法,体会共同创设教室环境的乐趣。

活动难点:

幼儿能够粘贴出各种姿势的小鸟。

活动准备:

各种颜色的蜡光纸的大小不一的半圆、三角形、圆片若干,胶水。

活动过程:

一、欣赏音乐,动听的鸟叫声。小朋友们,你听到了什么声音?你们看见过小鸟吗?它是什么样的呢?你们想不想去看看呢?

二、出示挂图:《鸟儿满天飞》。

1、你们瞧睢,这些鸟儿美吗?那请小朋友来介绍介绍,你觉得小鸟美在什么地方?

2、小鸟喜欢在什么地方玩呢?我们一起来模仿一下小鸟飞翔。

3、小鸟喜欢吃什么呀?(害虫)小鸟是我们朋友,我们要爱护它。

4、小朋友们,在看看小鸟是什么样子的呢?(脑袋、身体、翅膀、尾巴是像什么图形?)

三、师示范粘贴“一只鸟”。

1、师:现在我多么想有只小鸟来到我们教室里,和我们一起学习,一起玩耍。你们欢迎小鸟来吗?请小朋友看看教师是怎么做的呢?

2、教师示范:

1)一个大圆片作小鸟的头,粘上胶水贴在纸中央,用同样的方法;用半圆作小鸟胖胖的身体,先大小不一的三角形作小鸟的`嘴巴,翅膀,尾巴;最后用一个小圆片作小鸟的眼睛。

2)在粘贴小鸟的各部分时,要把它们紧紧地挨挨在一起,不能分开。

3、请幼儿自己动手制作。在教室墙壁地周围,选用自己喜欢的颜色,贴好各种不同姿势的小鸟来吧,让我们的教室到处都是美丽的小鸟。师巡视指导,注意把身体的各部分紧挨在一起。

四、展示活动。请小朋友到教室里参观,看看谁贴的小鸟最漂亮,你觉得它哪里漂亮呢?师给好的幼儿颁奖。小朋友们,现在我们和小鸟们一起外面去玩耍吧!

活动反思:

鸟儿是孩子熟悉且喜欢的朋友,当他们看到五颜六色的鸟儿时,他们为之惊叹:哇!麻雀、老鹰、还有天鹅……尤其对它们各种飞行的姿态充满了好奇,所以他们观察的仔细、认真。

在绘画过程中,由于幼儿掌握了鸟儿飞翔的不同形态的经验,所以整个画面特别丰富,使“鸟儿满天飞”变得更加生动。

中班美术教案 15

活动目标

1、乐意向亲朋好友表达自己的祝福。

2、学习一些制作贺卡的方法,感受为他人送祝福的快乐。

重点:

用自己的方式向亲朋好友表达自己的祝福。

难点: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制作贺卡表达祝福。

解决策略:

请幼儿观察不同的贺卡的特点,鼓励他们向周围的人表达祝福。

活动准备

1、贺卡图片若干。

2、幼儿人手一套操作工具。

活动过程:

一、贺卡真美。

1、引导幼儿观察各种贺卡图片,说说自己最喜欢哪张贺卡,这张贺卡有什么特点。

二、贺卡表心意。

1、你想送谁贺卡?

2、讨论给亲朋好友的贺卡中送去怎样的祝福。

师总结:如给新年老人的贺卡中,可以画一画自己在新年里的愿望;给长辈的贺卡中,可以从健康、工作等方面表示祝福;给好朋友的贺卡中,可以从友好这方面去祝福,等等。

3、讨论如何做张精美的贺卡。

(剪贴、斯贴、画)(若幼儿想出的方法较局限,则再观察各种贺卡图片,让幼儿自己发现。)

4、学习一些制作贺卡的`方法。

教师可适当演示一些装饰图案、撕贴技巧等。

三、做张精美的贺卡。

1、幼儿讨论准备做怎样的贺卡?你想给谁送贺卡?幼儿自由选择制作贺卡的材料及方法,如用彩纸剪贴、撕贴等。

2、幼儿制作贺卡,教师巡视。

3、引导幼儿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在贺卡上表达自己对收卡人的祝福,帮助个别想写字的幼儿写上祝福的话,如祝爸爸妈妈更年轻,祝爷爷奶奶像老寿星,等等。

4、欣赏自制的贺卡。

延伸活动:

区域活动的美劳区继续投放材料让幼儿继续大胆制作不同的贺卡。

中班美术教案 16

教学目标:

1.引导幼儿进行操作学习。即在会团、搓、压泥的基础上,学习压坑、捏边的技能,能表现餐具的基本形状和特征。

2.引导幼儿学习按物体的不同大小分泥,培养幼儿根据实物独立塑造的能力。

3.发展幼儿手指肌肉动作的灵活性。

4.培养幼儿良好的`作画习惯。

5.尝试将观察对象基本部分归纳为图形的方法,大胆表现它们各不相同的特征。

教学准备:

(1)课前观察家里的餐具,如:碗、盘子、勺子、筷子。

(2)泥、泥工板若干,玩具娃娃、桌、椅摆成将要就餐的场面。

教学过程:

1.出示娃娃即将就餐的场面,导入活动。

2.引导幼儿观察或回忆实物餐具,教师讲解示范制作餐具的方法。学习用团圆、压坑、捏边、压扁、搓的技能,捏制小餐具。

碗:从上向下看,是一个圆圆的凹坑。要先将泥团圆,用大拇指压个坑,其余四个指头放在外面,边捏边转动泥,只要把边捏的一样薄就行了。

盘子:从旁边看,圆圆的扁扁的,中间低,边稍高。先把泥团圆压扁,用大拇指和食指把边捏的稍竖起来即可。

勺子:从上向下看,一头是长柄,一头是椭圆,是凹的。先将泥搓成胡萝卜形,在粗头一端用大拇指摁进去即成。

筷子:两根长短、粗细相同的棍。将泥分成一样大的两块,搓成一样长、一样粗细的两个长棍。

3.幼儿制作,教师巡回指导。

4.重点让幼儿用团圆、压坑、捏边、压扁、搓等技能捏制小餐具。

5.将做好的餐具送到娃娃餐馆,放到小伙伴面前,请小伙伴吃饭。

教学反思:

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小班幼儿的手部精细动作发展还不成熟,教师在今后设计的活动中,可以从平面开始逐步过渡到立体,随着孩子手部动作的不断协调发展来增加操作材料的难度。

中班美术教案 17

目的:

1、 学习在指纹图案上添加简略的线条,表现人物的动态。

2、 体验运用新的绘画方式进行美工活动的乐趣。

准备:

1、 每桌一盒印泥,一块半湿的抹布。

2、 画纸、黑色水彩笔人手一份。

3、 讲述童话《小人国》,并在室内张贴纸纹画供幼儿欣赏。

过程:

1、 引发兴趣。

(1) 你们还记得《小人国》的故事吗?今天小人国的朋友到我们班来做客了!这么多有趣的小人,你们知道是怎么画出来的吗?

(2) 请幼儿仔细观察,大胆判断。

2、 了解“指纹画”的作画方法。

(1) 出示印泥,请幼儿尝试印出自己的指纹。

(2) 启发幼儿思考:怎样才能印出清晰的指纹?

(3) 示范指纹画的步骤:右手大拇指肚蘸足印泥,稳稳地落在纸上,稍稍向下压,不要移动,否则印出来的指纹会模糊不清。

(4) 以“小人国的联欢会上需要一位跳舞的小姑娘”的`情景为由,给指纹添画头发、五官、四肢等。

3、 出示大图,师幼共同欣赏小人国的指纹娃娃。

4、 幼儿绘画。

(1) 现在轮到你们大显身手了!画出你们喜欢的指纹小人,开个热热闹闹的小人国联欢会,好吗?

(2) 教师巡回指导,鼓励幼儿大胆想象,画出不同形象和动态的指纹小人,使画面生动而富有情趣。

延伸活动:

1、 在美工角里,投放印泥、画纸、彩色水笔等,鼓励幼儿发挥想象,创作出更多的指纹形象。除了人物外,还可以画鸟类、海洋动物等。

2、 逐步引导幼儿从单个指纹添画发展到重叠或多个指纹添画,变化出各种生动有趣的图案。

中班美术教案 18

活动目标:

1、通过幽默剧“芝麻官”来感受幽默剧的特点。

2、运用各种材料装扮自己,并会用滑稽的动作来表现芝麻官的诙谐形象。

3、在欣赏、表演中体验快乐,感受成功。

活动准备:

1、《七品芝麻官》的片段,幽默舞蹈《小贪官》

2、七品芝麻官图片若干

3、道具若干

活动过程:

一、欣赏《七品芝麻官》,引出七品芝麻官滑稽的形象。

二、欣赏《小贪官》,感受幽默剧的特点。

1、欣赏幽默舞蹈《小贪官》。 “今天,七品芝麻官刚上任,就发生了奇怪的事情。猜猜发生了什么事?”(幼儿说自己的想法)幼儿欣赏幽默舞蹈《小贪官》。 “我们一起来看看,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

2、通过做做、学学来感受舞蹈中的滑稽动作。

3、小结你们玩得怎么样?开心吧!这个芝麻官太贪心了,结果自己掉进去了,得到了不好的下场。像这种把一件事情表演出来,让人觉得很搞笑、有趣、而又有意义的表演就叫“幽默剧”。

三、在探索芝麻官滑稽的表情、动作中,体验快乐。师:“喜欢这个幽默剧吗?”“那,我们也来扮演一下!”“七品芝麻官还有很多好玩的'表情和动作呢,请小朋友去找一找,学一学吧!”幼儿自己去探索和发现不同的表情和动作,并进行模仿。

四、打扮自己,感受表演

1、交代表演要求,教师扮成七品芝麻官的形象。师:“今天,我七品芝麻官上任了,我要去视察工作,可我一个人去太孤单了,我想邀请大家一起去。不过,要动作滑稽的我才邀请呢!谁能把你刚才学到的动作表演一下的?”

2、幼儿个别表演。

3、幼儿扮演芝麻官形象,跟着音乐进行表演。幼儿利用道具装扮自己。师:“准备好了吗?我们一起去视察工作吧!”

五、结束活动。

中班美术教案 19

【活动目标】

1、在观察、感知剪刀,了解剪刀结构特征的基础上,大胆把自己看到的剪刀描绘下来,能表现剪刀的局部特征,并用喜欢的色彩装饰背景。

2、在看看、想想、画画的过程中,发展观察力和表现力。

3、乐于观察、积极探索,喜爱绘画活动。

4、增进参与环境布置的兴趣和能力,体验成功的快乐。

5、感受作品的美感。

【活动准备】

1、儿童剪刀若干把。

2、PPT。

【活动过程】

一、互动谈话,回忆幼儿已有经验。

1、师:你们见过剪刀吗?你用过剪刀吗?你用过什么样的剪刀?剪刀上有什么?剪刀有什么作用?

2、小结:剪刀可以帮助我们把东西剪开,剪成各种各样我们想要的形状,功能可强大了。

二、引导观察,了解剪刀的整体和局部特征。

1、整体观察

师:你看到的剪刀是什么样的?剪刀分为几部分?(剪把、剪刀关、剪刀刃、剪刀背等。)

2、局部观察

教师拿起一把剪刀,引导幼儿观察剪刀局部特征。

提问:

1、你的剪刀、刀把是什么样子?

2、刀刃上有什么?

3、刀刃长什么样?有什么用?

4、剪刀关长什么样?有什么用?

三、教师局部示范

1、教师选取一把剪刀的刀把与幼儿互动观察,提问:你们看这把剪刀的刀把是什么样的'?什么形状?

2、教师根据幼儿的描述把刀把形象地刻画下来。

3、继续选取幼儿感兴趣或者感觉困难的部位进行示范作画,提问:你们觉得剪刀的哪个地方最难画?(教师根据幼儿的思路,以边互动观察边作画的形式示范作画。)

四、幼儿作画,教师巡回指导

提出写意要求:你们要细致观察,把你们看到的剪刀用各种线条、形状画出来,在作画前要注意构图,要把剪刀画在纸的中间,画得大一些,然后请你用喜欢的颜色把背景装饰起来。

五、讲评、欣赏

1、同伴欣赏评价,引导幼儿学会以欣赏和肯定他人的看法、作品。

2、教师肯定评价,特别肯定有独创性的作品。

【中班美术教案】相关文章:

中班美术教案美术中班教案01-07

美术中班教案02-28

中班美术教案10-16

中班美术教案(精选)07-22

中班美术教案04-25

中班的美术教案01-21

中班美术教案08-26

“秋天的树林”中班美术教案 中班美术春天的树林教案11-10

中班美术教案蘑菇教案04-25

中班美术教案鱼教案0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