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生命生命教学设计(精选8篇)

小学语文生命生命教学设计(精选8篇)

《生命生命》抒写了对人生的感悟,思想深邃。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生命生命教学设计,希望希望大家认真阅读!

小学语文生命生命教学设计 篇1

【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课程改革与主题构建的宗旨是“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因此,学生作为学习和发展的主人,在教学过程中,应该重视情感态度与正确价值观的导向。尤其生命是一个沉重的话题,不同年龄层次的人对生命的认识和感悟也是不同的。不但要尊重学生的人格,更要充分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建立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的探究式的学习方式,以学定教,顺学而导,真正让学生体会生命的内涵和意蕴,并能联系生活实际,获得对人生独有的情感体验和有益启示,展现教学预设和动态生成的和谐课堂。并以此调动学生对整体感知单元教材的兴趣,培养学生从总体上感知、把握单元学习内容的能力,激发学生对单元学习主题进行探究的欲望。

【教学目标】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好词佳句。充分阅读文本,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揣摩其中蕴涵的意思,感受作者对生命的思考,强烈的生命意识,积极的人生态度。飞外珍爱生命,尊重生命,善待生命,让有限的生命体现出无限的价值,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价值观。

【教学重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初步培养学生读懂含义深刻的句子的能力,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体会生命的短暂与可贵,飞外珍惜生命,实现自身的人生价值。

【教学难点】

学生能通过反复诵读,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并结合自身的生活体验感悟人生,关爱生命。

【教学过程】

一、师生对话,导入新课

1.同学们,我们虽然刚刚认识,但我觉得我们已经是朋友了,大家说,是不是?上课之前,我们来做个小游戏,大家愿不愿意?好,请大家双手捧胸,双眼合闭,静心感受或聆听自己的心跳,然后读读自己的感受。(是的,活着让我们感受到了生命的存在,生命就是有归律的心跳。)

2.那生命还是什么呢?我们大家来欣赏几幅图片,但同学们也不能白白地欣赏,我是有条件的,条件是你观赏了图片后,请你告诉我,生命是什么?

3.是啊,正因为有了这多姿多彩的生命,才有了这个丰富多彩,五彩斑斓的世界。那么在台湾女作家杏林子的眼里,生命又是什么呢?今天,我们来学习她以生命为主题的文章《生命 生命》。

设计意图:本设计着眼对文本含蕴的充分挖掘,激发学生的主动参与积极思维。使学生的听觉、视觉、思维,“多频道”运作,形成“未有曲调先有情”的良好课堂基调。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认真读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不理解的词语联系上下文或飞外网解决。

3.思考:文中的.哪几件事情引发了作者对生命的思考?(学生自由读课文。)

4.检查反馈:

⑴ 大家在读的时候有没有遇到难读的语句?(交流,抽读,正音。)

⑵ 文中哪几件事情引发了作者对生命的思考?感悟到了什么?

课堂小结,概括课文主要内容。本文通过( ).( ).( )等几件小事,展示了生命的意义:虽然生命( ),但是,我们却可以让( )体现出( )。

设计意图:本环节给学生充分的读书时间,让学生切切实实过好“认读关”,扫清生字词障碍,读通、读顺全文;然后再经历“学生与文本初步的对话”,通过对全文事件的链接,达到从整体上把握课文内容的目的。以“文中哪几件事情引发了作者对生命的思考?”为切入点,根据交流情况进行板书,提纲挈领,凸现教学目标,使学生对课文内容建立“框架结构”的认识。

三.精读课文,感受生命

1.这是三件及其细小、极为普通的事情,但作者却通过这三件小事向我们传递了她对生命的感悟。下面请同学们再次读读课文,选择自己感触最深的事例,说说你是从那些文字中感受到了生命的含义?把自己的感悟写在空白处。

2.交流讨论、体味语言文字,教师于交流中指导学生朗读。

(1)从就可以看到这种精美皮肤;2、在皮肤界面中选择自己喜欢的皮肤点开,点开后再点击下方的立即启用即可更换皮肤。)

五 课堂小结,归结板书:

今天,我们一起乘坐作者的生命旅车,经历了一次探究生命的情感之旅,旅程已接近尾声了,你能用一句话来概括这次旅途中你最大的收获吗?

学生回答,归结板书

同学们说得很好,只要我们能珍惜生命中的点点滴滴,顽强地翻越生命中的一座座山峰,我们一定能见到自己生命的大海。

[资料链接]

杏林子,本名刘侠,女作家,12岁时染上了类风湿关节炎,后来病情恶化,但她忍着病痛,写了四十多个剧本和许多散文。

[作业设计意图]

课外阅读田彩虹的《生命的问句》,这是一篇与课文的思想主题相近的文章,让学生阅读训练,拓展延伸课堂的内容,有利于新课教学目标的巩固。

小学语文生命生命教学设计 篇8

【教学设想】

本文作者强烈地呼唤“生命 生命”,表达自己强烈的生命意识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愿每个人珍惜生命,坚强勇敢,让有限的生命发挥出无限的价值,让人生更有意义,更有光彩。教学的思路拟为比读式思路。教学结构为三部分:第一步学习课文,第二步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生命宣言,第三步比较阅读沃森的《生命 生命》。

【教学过程】

一、用圈读法读课文

要求认读下列词语、了解其词义:

骚扰 小憩 茁壮 糟蹋 庸碌 辜负 昂然挺立 擎天撼地 肃然起敬

二、再读课文,用抓关键词的方式朗读课文前三段。然后交流关键词

生之欲望──生命力──生命

三、分段齐读前三段(第三段只读前一部分)

探讨:每个事例的写的是关于生命的哪一方面。

1、事例一: 小飞蛾在生命面临着严重威胁下极力挣扎──强烈的求生欲望,生命是值得珍视的。(请举例。)

2、事例二: 香瓜子在不具备生长的条件(砖缝里,没有阳光,没有泥土。)还要冲破坚硬的外壳萌芽成一截瓜苗──生命的诞生,生命力是强大的。

3、事例三: 我静听心脏的跳动感受自己的生命──生命的意识,生命是应当严肃对待的。

四、分段齐读后三段(第三段的后一部分)

探讨:作者分别发表了哪些生命的宣言。

1、思考一: “可以……也可以……,可以……也可以……”说明必须对自己负责,好好地使用生命,让人生更有意义。

2、思考二: 怎样对待短暂的生命,怎样对待生老病死,正确的态度是“让有限的生命发挥出无限的价值,使我们活得更为光彩有力。”

3、思考三: 将目标与信念付诸行动。要珍惜生命,珍惜时间,不懈努力。为生命奋斗,“勇敢地活下去”,以顽强的意志去战胜各种困难。

4 、请访照作者的宣言发表我们的生命宣言。

五、比读课本后附沃森的《生命 生命》

自由阅读。

活动:沃森的文章写的是什么事情?(沃森的文章则是细致地描写受伤的蜜蜂怎样极力挣扎。)这两篇文章你更喜欢哪一篇?为什么?

六、学会提问

1、老师向同学们提出下列问题,请同学们回答:

⑴ 说小瓜苗“茁壮成长,昂然挺立”,又说“它仅仅活了几天”,是不是矛盾?

明确:小瓜苗的生长原先依靠香瓜子本身的养分,确实茁壮成长,昂然挺立,但是,它生长在没有阳光、没有泥土的砖缝中,一旦香瓜子本身的养分消耗尽了,就没有新的养分可以吸收,活了几天就夭折了。

⑵ 三个事例为什么这样排列?为什么前面举的是小虫子、小瓜苗这样的'生命?

⑶ 小瓜苗仅仅活了几天,称得上“擎天撼地的生命力”吗?

2、同学们,你们能从课文中发现问题吗?也提出来考一考我们大家。

七、积累生命的警句

(老师赠送)

1、虽然肉体的生命短暂,生老病死也往往令人无法捉摸,但是,让有限的生命发挥出无限的价值,使我们活得更为光彩有力,却在于我们自己掌握。

──杏林子

2、宇宙是一个大的生命,江流入大海,落叶归根,我们是宇宙中的一息,我们是大生命中一分子。不是每道江流都能流入大海,不是每一粒种子都能成熟发芽,生命不是永远快乐,也不是永远痛苦,快乐与痛苦是相辅相成的,在快乐中,我们要感谢生命,在痛苦中,我们也要感谢生命,因为快乐、兴奋、痛苦又何尝不是美丽呢?

──冰心

3、每天我都想放弃生命,但每天我又小心翼翼地把它拾起来,精心地、像看护一小簇火焰一样,让它燃烧,生怕它熄灭……

──张海迪

4、认识了生命的全部意义的人,才不会随便死去,哪怕只有一点机会,就不能放弃生活。

──海涅

八、小作文设计

(代日记)

1、本文第一段写的是小飞蛾在面临生存的严重威胁时,仍然有着强烈的求生欲望。第二段写的是小瓜苗在完全不可存活的环境里倔强地发芽生长,直至生命的能量耗尽,可以看出生命力的无比顽强。第三段写到自己,自己感受到自己生命的律动。那么,你们是否认真观察过自然界的动植物,是否从他们身上发现了生命力的顽强、发现了强烈的求生欲望、是否发现了它们对生命的珍视?或者,当你自己某一时刻对自己的生命的存在有了强烈的感受。请你以“发现生命”为话题写一篇小短文,力求表现生命的意识,有自己的观察与体验,有自己独到的思考。

2、写句练习:

(纳入课堂作业中)

可以……,也可以……;可以……,也可以……

【小学语文生命生命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谈生命》教学设计08-27

语文九年级《谈生命》教学设计06-03

语文九年级谈生命教学设计06-03

语文九年级热爱生命教学设计06-03

人教版语文九年级《谈生命》教学设计08-27

人教版语文九年级谈生命教学设计06-03

人教版语文九年级热爱生命教学设计06-03

2017年语文公开课《生命,生命》教案06-21

小学语文坐井观天教学设计0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