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恩难忘》教案

《师恩难忘》教案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师恩难忘》教案,欢迎阅读与收藏。

《师恩难忘》教案1

师:田老师的故事为什么会让我们终生难忘呢?可以用自己的话说,也可以用课文中的语句回答。

生:这些故事有如春雨点点,滋润着我。

师:(出示这一句话)这句话用了打比方的方法,请问是把什么比作什么的呢?

生:把田老师讲的故事比作“春雨”。

师笑:为什么不把田老师的故事比作“冬雨”、“夏雨”呢?

(学生纷纷举手)

生:冬天的雨是冷的,春天的雨是温暖的。

师:就是说老师的故事像春天的雨一样――

生齐:温暖。

师:还有谁有不同的想法?

生:夏天的雨是狂风暴雨,没有春天的雨舒服。

生:春天的雨能够让万木迅速地生长。

生:春天的雨是绵绵的。

师:田老师的故事给人的感觉是什么样的呢?

生:田老师的故事是娓娓动听的。

师:春天的雨是绵绵的,田老师的故事是娓娓动听的。它们给人的感觉是相似的,所以,作者才会由田老师的故事想到“春雨”。如果用“冬雨”或“夏雨”来比喻田老师的.故事,那会是怎样的结果?

生:那别人就会觉得田老师的故事不好了。

生:那田老师的故事很可能会把学生教坏的。

师:是啊,春雨让花草树木快乐地生长,老师的故事则让作者健康地成长,这是多么美妙的比喻啊!“这些故事如春雨点点,滋润着我”。

师:那么,像这样的好句子该怎样来读呢?(指导学生感情练读。)

师:田老师的故事能教育我,所以我终生难忘。田老师的故事让我终生难忘,还有没有其他的原因?

生:谈起往事,我深深感谢老师在我那幼小的心田里,播下知识的种子。

师:(出示这一句话)你们从这句话里知道了什么?

生:从老师的故事中,作者学到了知识。

师:从课文田老师的故事中,作者学到了什么知识?

生:田老师的故事讲的是古诗的意思。

生:作者从田老师的故事中飞外了古诗的意思。

师:田老师的故事让我终生难忘,还有什么原因呢?

生:田老师的故事引人入胜。

生:田老师的故事能让作者身临其境。

……

师:是啊,田老师的故事是那样的引人入胜,还能教育人,让我学到知识,我怎么能忘记呢?

[评析]:

1、课堂上,问题的提出是循着课题提出来的,所以这一问题的设计能够引导学生感悟“扣住课题质疑,抓住关键语句读懂课文”的方法,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2、预设加生成是学生思维解放的保证,是课堂精彩的源泉。问题的设计、两个关键语句的品读是预设的,但学生在感悟和理解“这些故事有如春雨点点,滋润着我”时的发言及由此展开的讨论是没有想到的,也是无法去设想的。这一生成的精彩、学生思维的激活全靠“为什么不把田老师的故事比作‘冬雨’、‘夏雨’呢”这一问题的出现,而这个问题是在师生交流中突然产生的。《师恩难忘》优秀教案设计

3、课堂生成不是无规律可循,应该是在师生自由平等的交流中自然产生的,就好像两个人在闲聊,顺着一个话题能够越谈越深入,越谈越有劲,越谈话越多。所以,我觉得教师课堂生成的能力应该是可以通过日常的课堂教学自觉培养的,但是如果课堂预设得过细,或课堂上过于强调执行教案,那课堂生成则很难出现。课堂生成强调师生交流的自由平等,但同样强调教师的“心中有数”,不能“偏题”、“跑题”,这就需要教师还要有较强的课堂调控能力。

4、课文语言的品味,课文情感的品悟,思想情感的熏陶是一个相互交融的整体。其整体效益能否产生,靠的是教师的意念控制,偏向任何一个方面都未必能取得理想的效果。比如教学中,关于修辞手法的讨论,春雨、冬雨和夏雨的讨论等等能说得清哪儿是语言训练,哪儿是情感品悟,哪儿是教育熏陶吗?

《师恩难忘》教案2

【教学设计学科名称】

小学语文四年级 《师恩难忘》

【所在班级情况,学生特点分析】

经过前三年的语文学习实践,学生已能“悟”出一些语文的规律,具备了一定的独立学习语文的能

力,在阅读中学生能通过自读自悟、合作讨论等学习方式,逐步使自己对作品的感受和理解接近作品本

身传达的思想感情,从而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学生已初步学会记摘录笔记,

能独立识字、学词学句,但对一些语文基础知识的学习还需要进一步加强。

【教学内容分析】

《师恩难忘》是著名作家刘绍堂先生的一篇回忆录。作者回忆了开学头一天田老师上课的情景,记叙了今年路遇老师

的经过,抒发了尊敬爱戴老师的思想感情,课文先写我读小学时遇到田老师,他是口才,文笔都很好的好老师,再写

田老师每讲一课都会编一个引人入胜的故事,“我”听得入了迷。最后写田老师为“我”从事创作打下了基础。

“我”很感激他。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6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娓娓动听”和“身临其境”两个词语造句。

3.通过对课文语言文字的朗读品味,体会作者对老师的感激和怀念之情。

【教学难点分析】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对课文语言文字的朗读品味,体会作者对老师的感激和怀念之情。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听课文朗读录音。)

3、播放课文录音。

(大家都听的非常的认真,同学们,40年的岁月会抹去多少人生的记忆,40年前的事情又有多少人能记得。同样的40年过去了,开学第一天田老师上课的情景,作者的回忆却仍是那样的清晰具体。下面以小组为单位学习3——7自然段进行研究朗读)

(三)深入学习,再现情景。(学“上课”,感形象。)

1、小组研读:开学第一天,田老师是怎样上课的?(指名回答读3、4自然段)他讲了一个什么故事?指名学生模仿田老师的动作、语调、表情读第5自然段(师:讲了一个与小诗有关的故事)课件出示小诗。

2、你想听一回田老师的国文课吗?反复阅读第五自然段,然后把这个故事复述给大家听。说说你很快能复述出来的秘诀。(田老师把一首诗编成一个小故事讲给学生听。首先,故事的内容与小诗的内容吻合;其次,学生在听故事的过程中已经掌握了诗的意思,并且印象深刻;再次,田老师的故事富有浓郁的乡土气息,紧密联系生活,学生易于接受,并且故事中又渗透着品质教育,让学生受到启迪;最后,田老师讲得生动、语言丰富,有助于学生掌握、积累。综上所述,如此好的教学方法学生当然喜欢了。)

3、作者在听故事时的表现是什么样的?指名回答后读第6自然段。(课件出示:“我”听得入了迷,恍如身临其境。田老师的声音戛然而止,“我”却仍在发呆,直到三年级的大学兄捅了我一下,我才惊醒。)

4、用 “身临其境”造句。《师恩难忘》这篇文章写得真好,读起来有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5、作者听得很认真,可见田老师的故事编得怎么样?(指名回答:引人入胜,娓娓动听……)(师:这一句写出了作者自己的感受,同时点出了老师教学技艺的高超,也说明“我”对田老师的喜爱、钦佩之情。田老师的故事真是天下一绝,难怪作者听得如痴如醉。

6、速读课文第二段(3——7),找出田老师教学最让人佩服的地方,并用笔画下来。(田老师讲故事娓娓动听,如春雨滋润,而且每讲一课都要编一个引人入胜的故事。)

7、同桌讨论,指名汇报。

8、用“娓娓动听”“引人入胜”造句。

指名回答:我们杨凌的景色真是引人入胜!

语文老师的课讲得娓娓动听,同学们都听得全神贯注。

9、指导朗读:正是由于作者上小学时在田老师那里学习了四年,听了上千个故事,才使得作者走上了文学的道路了,进而长大后成了一位作家。为此,作者深深地感谢田老师,下面由我们班的男同学们带着作者的感情深深的,动情的,大声的齐读第七自然段。

田老师的课讲得娓娓动听,引人入胜,是田老师用上千个引人入胜的故事把我领进了文学殿堂的大门,这叫人怎么能忘怀呢?40年后的今天能重逢田老师,那是多么感人的情景。课件出示课文第8自然段重点句子。

(四)有感情地默读课文第三段(8——9)。(师生重逢,师恩难忘)

1、“课件出示:有一年我回家乡去,在村边遇到了老师,他拄着拐杖正在散步。我仍然像四十年前的小学生那样,恭恭敬敬地向他行礼。”

2、分角色表演:这位赫赫有名的大作家回到阔别已久的家乡,在村庄的小河边遇到了40年前的小学教师,他是怎样做怎么说呢?作者会怎样的行礼。发挥你的想象说说。

3、向学生介绍作者刘绍棠当时的情况:课件出示:作者刘绍棠简介。(学生自由读)一位有名的作家,已经年近五十了,还恭恭敬敬地向这位老师鞠躬,为什么?学生带着这个问题来读书。

4、学生找到了课文中一个重点句课件出示:“我在田老师那里学习了四年,听了上千个故事,这些故事有如春雨点点,滋润着我。”进行理解。(春雨是绵绵的。滋润着大地,让花草树木快乐地生长。田老师的故事是娓娓动听的,滋润着“我”的心田,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的成长,不断激发“我”对文学的兴趣,提高“我”的文学素养。)

5、学生齐读。自己再认认真真读几遍,细细体会作者的心情与情感,你体会到了什么,(能用合适的`词来表达吗)?①体会激动,朗读 。②体会尊敬,怎样恭恭敬敬地行礼,朗读。③体会感激,朗读。

6、读一读8、9自然段,想想还有哪些语句反映了“我”难忘田老师的教诲之恩?

7、课件出示:谈起往事,我深深感谢老师在我那幼小的心田里,播下了文学的种子。”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正是由于作者上小学时在田老师那里学习了四年,听了上千个故事,才使得作者走上了文学的道路了,进而长大后成了一位作家。为此,作者深深地感谢田老师。应该说,在田老师门下的学习时光,是十分难忘的。特别是田老师所讲的故事,对年幼的“我”影响很大。从文中的“这些故事有如春雨点点,滋润着我”这句话可以看出,田老师所讲的故事,不仅语言生动,而且情节曲折,引人入胜,不仅让“我”学到了知识,还激发了“我”对文学的兴趣。而这种兴趣,就像一粒种子,在“我”幼小的心灵深处播种、发芽、开花、结果,影响了“我”的一生,所以“我”深深感谢田老师。)

8、课件出示:用自己的话说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的含义。(一棵树苗经过十年才能长成参天大树,而人才的培养却需要一个更漫长的过程。种植树木需要很长时间,而培育人才需要更长的时间,花费更多的心血,所以我们应该尊敬并感激辛勤培育我们的老师。这句话总结全文,再次表达了作者对老师的感激和怀念之情。)

9、课件出示:名人名言

10、小组研究: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与课文标题有什么关系?

(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有点题的作用)

11、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同学们,我们的心中此时此刻也一定勾起了对曾经教育培养自己的一位位老师的回忆,那就借大作家来表达我们心中*同的这份难忘师恩。)

12、指导朗读:说说怎样读才能表达作者对教师的尊敬与感激之情?

同桌讨论;学生自由练读;老师指读,相机引导。

是田老师把我领进了文学的大门,40年后重逢老师,我怎能不激动,不恭敬,不深深感谢,让我们一起有感情地读8、9自然段。

(五)总结全文。

1、通过以上的学习,我们知道田老师是一位让人尊敬的好老师。下面请大家把自己想象成作者,带着对老师的尊敬与感激之情跟着录音轻读课文。

2、纵观全文,说说田老师是一位怎样的教师?把你心中的感受用一两句话说出来?

(六)迁移练习:

我们这篇课文作者选取了田老师爱讲故事的事例,平常,普通,但却典型,具体,在叙事中融入自己的真情实感,字里行间流露出对老师的敬爱之情。同学们可以联系生活实际,谈谈老师有哪些“恩”让他们难忘,体会作者写作意图,通过细节来描写一个人。在教过你的老师中,谁给你的印象最深,选择有关他的一件事写下来。

(七)布置作业:

1、选择自己喜欢的老师,了解他的(xl码适合多高体重多重的人?男士XL码适合人群∶身高范围:175-180cm;体重范围:65-75公斤;如果是标准身材,建议身高175cm,体重70公斤的人穿比较合身。女士XL码适合人群∶身高范围:164-167cm ;体重范围:56-62公斤;如果是标准身材,建议身高165cm,体重55公斤的人穿比较合身。)工作、生活等情况。

2、小练笔:老师,我想对你说……

3、 在教过你的老师中,谁给你的印象最深,选择有关他(她)的一件事写下来。

(八)板书设计:

1. 师恩难忘

师:口才好 文笔好 生:难忘师恩

编故事娓娓动听 如春雨滋润

教学反思:

在学生初读感知课文的基础上,可先激发学生自由提出问题,再组织学生对所提出问题进行梳理,帮助提取出具有一定思考价值的问题,探究性阅读的问题可以是:1.田老师讲的故事与所学的小诗有什么关系?2.问什么说田老师在“我”幼小的心田里“播下了文学的种子”呢?教学中,教师要当好组织者、引导者、促进者的角色,促进学生围绕这些问题充分阅读、思考,并讨论、交流。

《师恩难忘》教案11

【教学目标】:

1、认识并正确、规范地书写本课的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作者对老师的忘情。

3、培养学生尊师、爱师、亲师的感情。

【教学重难点】:

感悟作者对教师的难忘之情。

【教学方法】:

引导法 激趣法

【学生学法】:

合作学习 探索学习

【课前准备】:

课件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激发兴趣

(5分钟)

1、歌曲《长大后我就成了你》

同学们,在这首歌里,最能体现的人是谁?在大家的学习生活中,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老师是谁?回忆一下,他(她)为什么会让你难忘?

2、 指名作答。

3、揭题:今天,我们大家一起去看一看著名作家刘绍堂对儿时老师的回忆。

4、板书课题。

二、自读全文

(5分钟)

1、检测课前自学生字词情况。

2、说一说,作者最难忘的恩师是谁?

三、细读课文

(10分钟)

1、田老师教学最让人佩服,最让人难忘的是什么?找一找,画一画,读一读。(出示课件)

同桌交流、讨论,指名汇报。

2、田老师每每上课都给同学们讲故事,作者听了这些故事觉得怎样?

过渡句:这样与众不同的老师,此时,你想说些什么?

四、美读课文

(10分钟)

1、想一想:哪些语句反映了“我”难忘田老师的教诲之恩?(出示课件)

2、指导朗读:怎样读才能传达出作者对田老师的尊敬和感激之情?

同桌讨论;

自由练读;

指读。

五、升华全文

(2分钟)

同学们,田老师为作者播下了文学的种子,作者正是用这颗种子来表达对老师的尊敬与感激,教师节马上就要到了,大家准备用怎样的方式去表达你对以前的或者是现在的老师的敬意呢?

六、达标测评

(5分钟)

田老师最让人佩服的.地方是什么?你认为田老师是位怎样的老师?

七、总结全文

(3分钟)

从幼儿园到现在,有许多老师教过我们,我们的成长和进步离不开老师的辛勤教育,所以同学们要尊重每一位老师,不要忘记老师的教诲之恩。

八、板书设计

师恩难忘

田老师

讲故事------入了迷

春雨点点

文学的种子

终生难忘

《师恩难忘》教案12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6个生字,绿线中的4个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娓娓动听”、“身临其境”两个词语造句。

3、通过对课文语言文字的朗读品味,体会作者对老师的感激和怀念之情。

教学重点:师恩难忘-教案教学设计不错

课文的第二段。引导学生认真阅读这一段,感知田老师令“我”难忘之处。

难点:

引导学生抓住有关语句,体会作者对老师的'一片深情。

教学准备:

课文录音、投影片

拟订课时:

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读准字音,学习生字,读通课文,练习分段。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我们每个人的成长都不知渗透了老师的多少心血,不少同学曾热情讴歌过辛勤培育自己的园丁。著名作家刘绍棠在《师恩难忘》这篇文章里表达了对老师的感激和怀念之情。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篇文章。

板书:2、师恩难忘

齐读课文

二、初读课文

过渡:到底是一件什么事使作者难以忘记老师的恩情?

1、自由读课文。

2、检查预习情况

默写生字:

娓 炊 歇

叨 诲 姥

(1)指名到黑板上默词,评议。

(2)互评

3、指名分节朗读课文,正音。

4、质疑,提出不理解的词语。师生共解。

三、通读课文,感知课文大意。

1、轻声读课文,边读边思考:本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2、指名回答。

四、理清课文脉络

1、快速默读课文,思考:课文哪几自然段是讲田老师怎样上课的?(指名回答)

2、学生讨论分段,概括段意。

第一段(

内容概括:这篇介绍了关于师恩难忘,师恩难忘-教案教学设计不错,希望对你有帮助!

《师恩难忘》教案13

教学目的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认识并正确、规范地书写本课的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通过对课文语言文字的朗读品味,体会作者对老师的感激和怀念之情。

教学难点:

感知作者紧扣题旨选取典型事例,在叙事之中融入自己真实情感的写作方法。

教学时间:

3课时。

第一课时教学

教学目标:

1、通过朗读,自学生字词,并结合课文理解生字词。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通读课文,整体感知大意,感知理清课文脉络。

教学重点:

把课文读通顺。

教学过程:

一、设境引入

1、同学们,在四年的学习生活中,你一定遇到过几位好老师,他们一定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回忆一下,他(她)为什么会让你难忘?

2、指名作答。

3、揭题:下面,我们大家一起听一听著名作家刘绍棠对儿时老师的回忆。

板书课文标题。

二、初读感知

1、自学生字词。

①自由读。

②指读,齐读。

2、指名分节读课文,相机正音。

三、通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通读课文。

2、说说本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作者小学一年级时的一位老师在讲课文时编了一个生动有趣的故事,且四年都如此。)

3、课文中哪句话概括了插图的意思?

四、理清课文脉络。

1、用提取中心段的方式感知课文。

课文哪几自然段是写 田 老师怎样上课的?

2、师生进行交流,加深感知。

五、指导写字,完成作业

1、感知字的写法。

娓……这个字的左边的“女”就偏在上面,与“尸”相配合好。

诲……这个字是左右结构,注意左窄些,同时注意字的读音。

2、完成字词练习。

第二课时教学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对课文语言文字的朗读品味,体会作者对老师的感激和怀念之情。

教学重点:

在语文品味中感知作者对教师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激情引入

板书课题:

①、让学生深情地把课题读好。

②、师恩难忘,难忘师恩,在作者小 时候田 老师给作者留下了许多难忘的事,你们仔细把课文读一下,看看到底哪些事令作者难忘?

二、自读自悟,独立感知

1、学生自由读,寻找哪儿是难忘的。

2、在学生读的时候要注意渗入读书习惯。

3、当自己读好了,也可以读给他同学听。

三、师生交流,深入感受

具体方法预设:

学生先说说刘绍棠难忘 田 老师哪些方面,再让学生去读,老师对重点部分进行细致指导,让学生从中感受到作者对 田 老师的情感。

1、田老师教诗的部分

这个部分让学生感知 田 老师是怎样教的。

2、田老师讲的故事

这儿要重点引导学生读好,让学生用讲的方式读。

3、如果学生没有选后几节可以激问:

那么最令作者难忘的应是什么?

(教师的教诲)

进一步提问:老师的哪些教诲呢?

(引出“学习了四年,听了上千个故事”部分,并引导学生读好这部分。)

四、指导实践,加深感知

1、(由上引入)同学们你们想不想听一听田老师给作者上的第一课?

2、引导学生讲

首先引导学生应该怎样去讲?(讲是娓娓动听,听是身临其境。)

3、先讲学生自由练习,再引导学生上台讲。

注意引入学生进入角色。

如开始时可让学生扮 田 老师进行问好,然后再再现 田 老师是如何讲“一去二三里”的课的。

(在这其中还得渗入些习惯培养。)

4、田老师讲得这个故事作者能听懂吗?从哪儿可以看出呢?

五、迁移积累,升华感知

1、由上引入

2、出示《登鹳雀楼》引导学生再讲。

先让学生自主练习,再指名上台讲,在上台讲的时候要注意按 田 老师讲的方式进行。

(教师通过耳语指导学生。)

3、总结引入

田 老师通过故事来教学,体现出 田 老师的教学水平之高,这样怎能不让我难忘呢?

4、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最后两节。

5、通过有感情地再读最后一节结束课文。

第三课时教学

教学目标:

1、认识并正确、规范地书写本课的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学习作者紧扣题旨选取典型事例,在叙事之中融入自己真实情感的`写作方法。迁移练习:在教过你的老师中,谁给你的印象最深,选择有关他(她)的一件事写下来。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默写并指导写字

娓娓动听 歇脚 念叨

身临其境 教诲 炊烟

针对学生错的字帮其分析原因,同时指导学生正确地书写这些词语。

2、文章有不少成语,你能想起来几个吗?

同时引导学生通过成语再加深感知课文。

二、总结全文,升华认识

1、朗读课文。

2、总结全文。

本文通过回忆,记叙了自己在小学时的一位爱讲故事的 田 老师,抒发了对这位老师的尊敬和感激之情。

3、这篇文章有什么特色?

本文语言朴实,感情真挚,用平实的语言表达了对老师的一片深情。

三、作业超市

1、迁移练习:

在教过你的老师中,谁给你的印象最深,选择有关他(她)的一件事写下来。

2、实践活动:

自制贺卡,在教师节前夕送给你现在和以前的老师,写上你由衷的祝福,表达对老师的敬意。

《师恩难忘》教案14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对课文语言文字的朗读品味,体会作者对老师的感激和怀念之情

【重点】

在阅读品味中感知作者对教师的情感

【难点】

培养学生热爱老师的情感,永葆感恩的心

【课时安排】 1课时

【课前预习】

熟读课文,飞外网、看注释,扫除文字障碍查找作者资料,搜集有关感恩的诗词或者名言

一、歌曲引读

我来自偶然, 像一颗尘土,有谁看出我的脆弱,我来自何方 ,我情归何处,谁在下一刻呼唤我,天地虽宽, 这条路却难走,我看遍这人间坎坷辛苦,我还有多少爱, 我还有多少泪,要苍天知道, 我不认输感恩的`心, 感谢有你伴我一生 ,让我有勇气作我自己感恩的心, 感谢命运花开花落, 我一样会珍惜

二、走进新课

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事业,他们站着甘为人梯,俯下身去甘为人桥,为祖国培养了一代又一代的建设人才,所以,古往今来有不少诗词歌赋赞美老师王梓坤教授从小学到大学一直都受到老师无微不至的关爱,因此,他写下了给老师的一曲赞歌《师恩难忘》,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

三、预习检测

1.正确读出下列词语

高瞻远瞩 陨落 忧心忡忡 远见卓识

冥思苦想 宁静淡泊 娓娓动听 歇脚

念叨 身临其境 教诲 炊烟

2.讲讲你和老师的故事

3.交流关于感恩的诗句或者名言

4.根据你预习的情况说说课题的意思

四、整体感知

1.师恩难忘,难忘师恩,文章回忆了哪几位恩师?概括其给我的恩惠

2.哪件事详写,哪件事略写?为什么这样安排材料?

五、合作探究

1.写自己师恩难忘,为什么在开头写几则尊师的佳话?

2.你怎样理解师道无穷?联系实际谈感受

3.给第一自然段写点评

4.找出文章的中心句

六、总结归纳

用简要的语言概括本文的中心,以及你学习完本文的收获

七、课堂质疑

针对预习中出现的问题还未解决的提出来,师生共同完成

八、拓展深化

1.交流感恩的诗句和名言,并说出感受

2.自制贺卡,在教师节前夕送给你现在和以前的老师,写上你由衷的祝福,表达对老师的敬意

九、巩固练习

《师恩难忘》教案15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认识并正确、规范地书写本课的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通过对课文语言文字的朗读品味,体会作者对老师的感激和怀念之情。

教学难点:

学习作者紧扣题旨选取典型事例,在叙事之中融入自己真实情感的写作方法。

教学时间: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读课文,整体感知大意。

2、理清课文脉络。学生讨论分段,概括段意。

教学过程:

一、导入揭题

1、导入:同学们,在四年的学习生活中,你一定遇到过几位好老师,他们一定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回忆一下,他(她)为什么会让你难忘?

2、指名作答。

3、揭题:下面,我们大家一起听一听著名作家刘绍棠对儿时老师的回忆。

板书课文标题。

二、初读全文

1、自学生字词。

①自由读。

②指读,齐读。

2、指名分节读课文,相机正音。

三、通读课文,整体感知大意。

1、学生通读课文。

2、说说本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作者小学一年级时的一位老师在讲课文时编了一个生动有趣的故事,且四年都如此。)

3、课文中哪句话概括了插图的意思?

四、理清课文脉络。

1、用提取中心段的方式分层。

课文哪几自然段是写田老师怎样上课的?

2、学生讨论分段,概括段意。

一(1 )“我”到邻近的一所乡村小学读书。

二(2-7)教语文的田老师在讲课文时编了一个生动有趣的故事,且四年都如此。

三(8-9)“我”不忘老师的教诲之恩。

五、分段读课文。

六、作业:

1、完成练习册1、2、3。

2、认真诵读课文。

教后记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对课文语言文字的朗读品味,体会作者对老师的感激和怀念之情。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抽读生字卡片。

2、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二、略读课文第一部分

1、读一读。

2、想一想:田老师给人的第一印象是什么?

3、说一说。

三、细读课文第二部分

1、速读第3至7自然段,找田老师教学最让人佩服的地方,并用笔画下来。 同桌讨论,指名汇报。

2、你不想听一回田老师的国文课吗?

①同桌互相读给对方听。

②指名朗读。

3、小组研究:开学第一天,田老师是怎样上课的?他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4、反复阅读第5自然段,然后把这个故事复述给大家听。说说你很快能复述出来的秘诀。

四、美读课文第三部分

1、默读课文,想一想:哪些语句反映了“我”难忘田老师的教诲之恩?

2、指导朗读:怎样读才能传达出作者对田老师的尊敬和感激之情?

①同桌讨论;

②自由练读;

③指读,相机引导。

3、小组研究: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与课文标题有什么关系?

五、朗读全文。

六、作业: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板书:师恩难忘

师:口才好文笔好生:难忘师恩

编故事娓娓动听如春雨滋润

教后记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并正确、规范地书写本课的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学习作者紧扣题旨选取典型事例,在叙事之中融入自己真实情感的写作方法。迁移练习:在教过你的老师中,谁给你的印象最深,选择有关他(她)的一件事写下来。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辨字组词:

尾( )炊( )歇( )诲( )

娓( )吹( )息( )海( )

二、总结全文。

1、朗读课文。

2、总结全文。

本文通过回忆,记叙了自己在小学时的一位爱讲故事的田老师,抒发了对这位老师的尊敬和感激之情。

3、这篇文章有什么特色?

本文语言朴实,感情真挚,用平实的语言表达了对老师的一片深情。

三、学习生字

1、出示生字“娓、姥、炊、歇、叨、诲”。

2、指读。

3、观察字形,想一想:这些字在字形上有一个共同特点是什么?

4、描红临写。

5、评价:

①学生互评

看看临写的`字和范字像不像,像的就用红笔把它圈起来,不像的字请你告诉他(她)哪儿不像,指导他(她)再写一遍。

②师总结,表扬红圈较多的同学。

四、布置作业

1、迁移练习:在教过你的老师中,谁给你的印象最深,选择有关他(她)的一件事写下来。

2、实践活动:自制贺卡,在教师节前夕送给你现在和以前的老师,写上你由衷的祝福,表达对老师的敬意。

3、课后练习4提示:

娓娓动听--每天中午一打开电视机,总能看到说书人娓娓动听地讲着《水浒传》。

身临其境--在立体声电影院看电影,真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仿佛自己就在电影中一般。

【教学总结】

本文作者通过对小学一年级时一位教学有方的田老师的回忆,抒发了对老师的尊敬和感激之情。文章内容虽然简单,且只举了一个故事的例子,但是字里行间透出的是老师的智慧、老师对学生的负责与关心以及作者对田老师的喜爱和敬佩之情。教学

中要着重指导学生自读自悟。

一、抓关键词句。

教学中,我紧扣关键词语“娓娓动听”、“身临其境”、“引人入胜”等想象田老师把古诗改编成动人的故事来讲课的经过,引导学生细心体会老师不仅教给了学生知识,还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还不忘教导学生做人……使学生深入体会到老师的“恩”和对学生的'爱。然后,在这样的感情基础上,带着学生感受作者对老师的喜爱、敬佩和感激之情,理解感悟文中重点句子——“谈起往事,我深深感谢老师在我那幼小的心田里,播下了文学的种子。”

二、把握整体,抓重点。

在读课文后,学生已经知道了文章的脉络,这是我抓住时机,及时引导学生梳理课文内容,反复朗读4—7自然段,让学生真正明白作者的那份情意来自何处。学生在充分朗读田老师用诗歌改编的故事之后,要求学生娓娓动听地把故事讲给大家听。其他学生边听边想,看看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然后进行交流。这样,学生不但了解了这首诗的每句话的意思,更能体会到田老师把诗句变成故事,来解释诗意给作者留下的深刻印象,也在诵读中、评议中、交流中内化了学生的语文素养。

【《师恩难忘》教案】相关文章:

《师恩难忘》教案02-11

师恩难忘教案02-04

师恩难忘教案优秀03-14

师恩难忘优秀教案05-30

师恩难忘,难忘师恩作文07-28

师恩难忘,难忘师恩作文01-13

师恩难忘课文教案08-26

师恩难忘师恩作文04-06

师恩难忘教案(常用15篇)01-10

师恩难忘0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