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影》教案15篇[合集]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就有可能用到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教案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背影》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背影》教案1教学创意:
让学生感悟真情,品味生活。
朱自清的《背影》是一篇叙事散文,其语言质朴,饱含真情。在教学中,以“情”为切入口,要求学生在诵读中体味出文章中所蕴含的父子深情——父亲爱儿子,儿子理解怀念父亲。再进一步研讨:父亲爱护儿子,文中哪些词句、段落能体现?儿子理解思念父亲,又表现在哪些方面呢?
在学生感悟文章真情的基础上,要求学生品味生活,感悟亲情,这样,便于学生深入理解文章的主题,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关心生活、感悟亲情的生活习惯,激发学生宽容仁爱、勤奋学习的热情。
[平台展示]
一、整体感知
播放Flash动画(车站买橘),导入
课文
教师:“背影”是作者父亲浦口惜别时父亲留给儿子印象最深的一幅画面,请同学们阅读课文,思考、讨论、交流。
为什么父亲的`“背影”会给作者留下最难忘的印象?它表达了怎样感情。
二、学生诵读课文
要求:感情诵读,在朗读中体会父子深情。
三、探究
以下问题留给学生思考:
1、找出文中能体现父亲爱护儿子的深挚感情的句、段。
2、找出文中能体现儿子理解父亲、怀念父亲的句、段。
学生讨论交流,教师归纳补充。
体现父亲爱儿子的深情的,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①家境惨淡,父亲强抑悲苦,给我以劝慰,可见父亲对儿子的体贴爱护。
再三嘱咐,两次“踌躇”,
决定亲自去送
②车站送行,悉心关照
两个“忙着”拣定
座位,叮嘱再三
穿铁道买橘
离别时的惦念。
③父亲来信。
体现儿子对父子的理解,怀念之情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①首尾的思念。
②“真是太聪明”的自嘲、自责、追悔。
③父亲买橘时,对父亲的细致观察、描写(外貌、动作)。
④三次流泪。
⑤描述父亲“少年外出谋生,独立支持,做了许多大事”是对父亲的理解、讴歌。
小结:整篇文章抒情气氛浓郁,通过日常生活中一连串细小的事情,用朴实的语言直抒胸意,表达了父子深情。
四、拓展延伸
从作品中我们可以感觉到,朱自清父子很少生活在一起。成为大学生的儿子总觉得父亲“说话不太漂亮”,“暗笑他的迂”。但衰老的父亲倾尽全力,攀越月台,体现了坚韧、真诚、执拗的性格,反衬出了作者脆弱,面对生活琐事急躁无奈,对人对事缺少真诚与耐心的的缺点,面对这样一个浓缩历史沧桑、人生使命和自强不息精神的背影,作者理解了父亲的伟大、坚强,怎能不怦然心动,潸然泪下泥!
作者当年对“背影”成功描写来自对父子情谊的细心观察和深刻体验。如今亲情更是到处有,但人们的感受未必相同。从记忆深处找出你体会最深的反映亲情的事例,再用确当的话语讲给同学和老师听听。
《背影》教案21、朗读课文,整体掌握文意,探究文章的内涵,培养文言文自读能力。
2、掌握愚公这一人物形象,体会对比、烘托手法的表达效果。
【教学重点】。
1、积累文言文常用的词语,培养语感。
2、理解神话结尾的作用,体会文中细节的作用。
【教学方法】。
1、诵读法:
通过诵读,培养同学学习文言文的语感。
2、理读法:
引导同学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包括古今异义词、多义词、通假字和常用虚词。
【教学手段】。
多媒体课件。
【课时布置】。
一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语。
同学们从小就知道我们今天将要学习的故事——愚公移山。那就让我们在上课文之前,先回忆一下这个故事。请看flash《愚公移山》。
二、重点文常。
1、作者:列子,名寇(又名御寇),郑国人,战国前期道家代表人物之一,他的作品已经散失,今本《列子》是东晋人搜集的有关古代资料编写的,里面保管了不少先秦时代的寓言故事和神话传说。
2、文体:寓言这种体裁的特点是寄托一定的道理在一种比喻性的虚构的短小故事中,往往带有讽喻或劝戒的意味。
三、读课文,理解文意。
1、同学默读课文,根据课下注释解释全文,有问题的一会儿质疑。
2、同学质疑,教师提醒同学注意一些重点词语的解释。
四、理解全文。
1、愚公家周围环境如何?他为何要移山?移山有什么好处?(尽量用原句回答。)。
有“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
移山则可“指通豫南,达于汉阴”。
2、移山有何困难?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困难有山高大、面积广、年老力衰、移山人少、运土石工具简陋,往返路途遥远。这样写的作用可以烘托出愚公移山的决心之大。
3、智叟与愚公在移山问题上的.分歧在哪里?你认为谁的观点正确?
智叟:“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眼前的,停滞的观点。
愚公:“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久远的,发展的观点。
4、考虑:但也有人说愚公“有愚”,智叟“有智”,你的看法呢?
明确:这是一种形而上学的观点。寓言只是用假托的故事,就某一点来晓喻一个道理,决不能以今天的科学技术进步来看待愚公的“愚”和智叟的“智”,也不能以今天提倡的“巧干”来要求愚公。
5、考虑:这里用了什么写作手法来表示人物?
通过愚公和智叟的对比,再次表示出愚公坚定的意志和必胜的信心。智叟不智,愚公不愚,“愚公”实“智”,“智叟”实“愚”,这正是寓言给两人取名的用意。
6、不是智叟一个人对移山发生了质疑,还有愚公的妻子,那么,愚公妻子的态度和智叟的态度是一样的吗?请你找找文章中的描写,比较分析。
同学讨论,明确:
愚公妻:
称谓:妻称愚公“君”(尊敬愚公)。
语气:“以君之力……何?”(担心)。
“且焉置土石?”(献疑)。
智叟:
称谓:智叟称“汝”(轻视愚公)。
语气:“甚矣,汝之不惠”(倒装,轻蔑)。
“以残年余力……土石何?”(嘲讽)。
7、这则寓言有何寓意?
明确:告诉人们,只要下定决心,坚持不懈,任何困难都可战胜。
8、问:为什么用这个神话结尾?
讨论并明确:意在说明愚公移山的精神和行动惊天地、动鬼神,也反映古代劳动人民的美好愿望。
9、全班朗读课文。
五、总结全文。
运用对比烘托手法,通过愚公的胜利,反映古代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伟大气魄和坚强毅力,说明要克服困难必需下定决心,坚持不懈奋斗的道理。
六、安排作业。
1、积累相关的文言知识。
2、练习册上的相关作业。
七、教学后记。
《背影》教案3●学习目的:
1、情感朗读,体味文章所表达的父子深情。
2、学习本文人物描写的方法,体会朴实的语言风格。
3、抓住“背影”这一感情聚焦点展示人物的心灵。
4、培养学生珍爱亲情,善于理解,积极与父母交流与沟通。
●学习重点:
1、情感朗读,整体感知,体味深情。
2、语言揣摩,背影品味,感悟亲情。
●学习时间:二课时
●学习准备: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差使 狼藉 簌簌 迂腐 踌躇 拭 颓唐 琐屑 举箸
2、结合注释,理解下边词语的含义。
狼藉 惨淡 勾留 变卖典质 赋闲 蹒跚 颓唐
触目伤怀 不能自已 情郁于中 琐屑
3、反复朗读课文,体味文章所表现的父亲的深深的爱子之情。
●教学设想:
朱自清的《背影》是一篇叙事散文,其语言质朴,饱含真情。在教学中,应以“情”为切入口,要求学生在诵读中体味出文章中所蕴含的父子深情——父亲爱儿子,儿子理解怀念父亲。同时要精心设置好问题,引导学生在整体感悟的基础上深入理解作者情感并进行体验,以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关心生活、感悟亲情的生活习惯,激发学生宽容仁爱、勤奋学习的热情。
●教学设计:
一、父情体验,激趣引读。
同学们,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许多不经意的细节,会引发我们内心的感动。比如:春天树尖上长出了中罗中立的油画《父亲》,说说画中的“父亲”给你留下了怎样地印象(拓展)
5.拓展延伸与作业
(1)提供舒禾《尚在旅途》片段(略),让学生拓展阅读
(2)课后练习一、二题
教学反思
我在教朱自清的名篇《背影》一课时,决定尝试一下“探究性学习”的理念和思路
我先让学生自主探讨课文,然后让学生分别说出自己对课文的解读希望学生能够通过自主探究,解读出作者在朴实的文字和一幅看似平淡的生活画面中所表达出来的对亲情刻骨铭心的体验和理解
然而,这堂课并没有取得意想中的效果许多同学对亲情的理解仅仅停留在端茶送伞的层面上,对于“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的父亲背影,对于从中折射出的深沉博大的亲情,同学们并不能深切体会,有的甚至嘲笑“父亲”那肥胖笨拙的身躯
受到这次打击,我对探究性学习产生了怀疑,初中二年级的娃娃,有能力自助探究吗?经过课后的一番思索,我感觉到学生之所以不能够领会文章所具有的巨大艺术魅力,原因在于他们平时生活中对于亲情体察得不够敏锐,因此感受得不够真切,解读得不够深入其实,文学家、作家与普通人的不同,也许就在于他们对人生、对生活,有更敏锐的感觉、更深刻的思考而我们要引导学生的,正是学习教材中各位作者对生活、对人生的那种更加敏锐的触角,更加细腻的触觉,做一个生活的“有心人”,用心去生活,用心去感受,用心去体验,用心去捕捉,用心去积累
于是,我便先布置给学生一项特别的家庭作业:观察父亲或母亲的背影半小时,观察时要用心体会
一星期后的作文课上,我让同学们根据观察内容完成命题作文《背影》,要注意把自己的感受和思考写进去课堂中出现了少有的埋头写作的情形,只听见沙沙的落笔声
我捧着学生的作文,欣喜地翻看着,每每有令我心动的发现
一位同学写道:“我面
课件简介:游子吟孟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背影
朱自清
作者简介朱自清(1898-1948),字佩弦,江苏省扬州市人,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有诗文集《踪迹》、《欧旅杂记》,以及一些文艺论著,收在《朱自清文集》里。
《背影》是记实散文,写于1925年。作者曾说:“我写《背影》,就因为文中所引的父亲的来信那句话。当时读了父亲的信,
真是泪如泉涌。我父亲待我的许多好处,特别是《背影》里所叙述的那一回,想起来跟眼前一般无二。我这篇文只是写实,……”
课文赏析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浓浓的父子之情。
2.默读课文,识记课文中的生字词。
字词积累
给加底线的词注音
交卸()奔丧()橘子()
晶莹()迂腐()琐屑()
栅栏()差使()照看行李()
初一语文课件背影
背影
课件名称:背影
课件科目:七年级语文课件
课件等级:★★★★★
制作软件:ppt
授权方式:免费
下载次数总计:97
更新时间:
课件大小:0
课件下载:点击进入下载页面
课件简介:游子吟孟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背影
朱自清
作者简介朱自清(1898-1948),字佩弦,江苏省扬州市人,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有诗文集《踪迹》、《欧旅杂记》,以及一些文艺论著,收在《朱自清文集》里。
《背影》是记实散文,写于1925年。作者曾说:“我写《背影》,就因为文中所引的.父亲的来信那句话。当时读了父亲的信,
真是泪如泉涌。我父亲待我的许多好处,特别是《背影》里所叙述的那一回,想起来跟眼前一般无二。我这篇文只是写实,……”
课文赏析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浓浓的父子之情。
2.默读课文,识记课文中的生字词。
字词积累
给加底线的词注音
交卸()奔丧()橘子()
晶莹()迂腐()琐屑()
栅栏()差使()照看行李()
【《背影》教案】相关文章:
《背影》教案03-05
背影教案06-12
《背影》教案10-07
《背影》教案06-27
有关《背影》教案11-15
《背影》优秀教案10-07
教学教案:背影11-02
背影教学教案10-09
背影的ppt课件教案11-13
《背影》的教案设计0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