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下品德与社会教案(精选11篇)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五年级下品德与社会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五年级下品德与社会教案 篇1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喜欢读书,愿意和好书交朋友,感受读书带来的快乐。
能力目标:
初步学会一些读书的方法,并养成喜欢读书的好习惯。
知识目标:
知道阅读好书能增长知识、开阔视野,有利于少年儿童的健康成长。
教学重点:
帮助学生理解读书的意义,,寻找读书的快乐。
教学难点:
指导学生阅读适合自己的课外书籍,并感受读书的乐趣。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多媒体(故事录音、从古到今的书籍、世界最早图书馆资料等);学校图书室《借阅规则》
学生准备:
收集自己熟悉的名人爱读书的故事、读书的名人名言;收集看书、看电视的优缺点;中国最早的图书馆资料;到图书馆图书室调查图书损坏情况。
课时安排:
3课时
内容,话题为“我爱读书”。
内容,话题为“我会读书”。
内容,话题为“好书在哪里”。
教学过程:
。
教学准备
1.了解家长对自己结交朋友的意见。
2.搜集一些对于加强同学之间友谊的名人发言。
教学活动及过程
一、导入。
“你有朋友吗?当心烦时你会求助你的朋友吗?他会给你哪些帮助?”
二、小组探究。
阅读教科书的文字及插图的内容,并提问学生:“你在生活中遇见这样的事吗?你对这位同学的困惑有什么想法?”
小组讨论:当你遇到这样的事情会如何面对?请各小组表演出来供大家讨论。教师发表自己的意见。
阅读教科书74~75页的课文内容,引导学生“参与”虎子小组的讨论,对他们的意见和教科书上教师的话发表看法。
三、小结。
“随着年龄的增长,你们会结交很多朋友,遇事愿意自己解决或求助朋友,这说明你们正在长大。但是,你们毕竟还没有完全成熟,社会经验不足,而朋友的建议未必都很恰当,有时朋友的建议也会给你带来困惑或伤害,所以交友要慎重,对于朋友的话要三思而后行。”
给教师的建议
1.对于学生进行的小组讨论及表演活动,教师应当逐一给予充分的评价,以便帮助学生把握尺度和方式。特别要注意学生的朋友观,对朋友所提意见和建议的态度,引导学生飞外交友要慎重、朋友的话要三思的道理,并培养他们在这方面的意识。
2.课堂教学前后要引导学生了解有关正确交友、正确对待来自朋友的'不良方面和行为的意义。
3.可以借用有关朋友、友谊的名言警句作为教学活动的开始或总结,也可以请学生把自己找到的相关资料书写在黑板上,供学生学习借鉴。
家庭作业
课后与自己的亲友交流学习本课的感受。
评价建议
观察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学习进展,对认识有提高的学生给予表扬。
五年级下品德与社会教案 篇4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活动,普及环保知识,增强环保意识;通过活动,让学生掌握调查的一般步骤、方法,学会利用网络查找资料,培养学生构建资料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提升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在实践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调查取样、调查访问和查阅资料,了解我们家乡的母亲河——马尾河的水土流失与水体污染情况,分析造成水土流失及水体污染的原因;结合本乡本土的生产生活实际,通过综合分析,共同探讨解决马尾河水土流失、环境污染的策略。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增强学生的资源意识和环保意识,培养学生参与环保活动的意识和实际能力,争做环保小卫士;通过活动,培养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并发挥主人翁精神,积极参与家乡的建设;在实践过程中,把发挥个人特长和团队协作结合起来,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和团队精神。
二、教学重点
1、普及环保知识,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2、通过调查了解马尾河水土流失及环境污染的现状,分析造成马尾河水土流失、环境污染的原因;
3、结合本乡本土的生产生活实际,共同探讨解决马尾河水土流失及环境污染的策略。
三、教学重点
1、学习调查研究的一般步骤、方法,以及查找、筛选、分析资料的方法;
2、结合本乡本土生产生活实际,共同探讨解决马尾河水土流失、环境污染的策略。
四、教学过程
准备过程:
1、成立学习活动小组:根据自愿原则,将学生分为四个学习活动小组,选好组长;
2、根据活动主题,明确各小组的分工:组图,讲故事。
(2)学生谈论故事的内容,使学生了解春天到来时动物的一些典型行为。如:燕子迁徙、冬眠的青蛙醒来、产卵……
(3)提问,引导学生进一步拓展故事内容:春天里,你还发现哪些动物有一些行为变化,是什么样的变化呢?
(4)学生自由组合进行即兴故事表演。
6、小结要点:
春每天气和暖,是动植物们生长、繁殖、活动的好时节,不同动植物以不同方式迎接着这个温暖季节的来临。
7、延伸活动:
“动植物们以其特有的方式迎来了春天,那我们小朋友应该怎样迎接春天的到来呢?”
活动拓展:
进一步观察春天里身边动植物的生长变化,并在家长的帮助下学习逐步建立一些常见动植物一年四季生长变化的小档案。
五年级下品德与社会教案 篇8教学目标
1、了解起源于家乡的民间艺术及其特点。
2、了解民间艺术与家乡人的性格、思想情感及劳动生活情况的关系。
3、深化对民间艺术的认同感。
教学准备
1、教师搜集一些反映自己家乡和其他少数民族地区民间戏剧、音乐舞蹈等的录象、录音资料。
2、学生搜集一些自己家乡的传统手工艺品。
教学过程
1、导入。“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家乡,在我们的家乡,流传着不同于其他地方的音乐、戏剧、舞蹈以及风格不同的传统手工艺品等,它们是我们家乡人的性格、思想和情感的体现,反映了具有家乡特色的风俗习惯、劳动和生活状况。
2、欣赏。
(1)放几段不同地区的民间音乐或歌曲,请大家欣赏。要求学生边听边辨析,从中说出哪段是自己家乡的`音乐,哪些是其他地方的音乐,并说出省(自治区)名。在整个欣赏活动中,教师可做适当的指导,引导学生体会乡音乡情是家乡人性格、思想和情感的真实反映。
(2)展示几件家乡的传统手工艺,请学生欣赏。要求他们说出他们的名称、制作材料和制作方法。教师提问:“大家欣赏了这么多漂亮的手工艺品,想不想试者自己动手做一个呢?
3、手工制作。选一件简单且易于制作的家乡传统的特色手工艺品,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仿制这件手工艺品。制作时,教师可通过示范,讲明制作的方法、要求及注意的事项,然后对各小组分别进行具体指导。
4、展示。学生的作品完成后,把它们挂起来或放在平台上供大家欣赏、评判,并授予作得最好的学生“巧手小学生”的称号,以示鼓励。
5、小结。进一步深化本课题的主题思想,让学生认识到乡音乡情最能表现家乡人的性格、思想情感,最能反映家乡人的风俗习惯、劳动与生活情况。
家庭作业
把自己的作品拿给爸爸、妈妈看。
五年级下品德与社会教案 篇9教学目标
参与制作豆腐的全过程,体验与农业有关的制作,体验劳动的过程,分享通过劳动得到的愉悦。
教科书分析
参见。
教学准备
提前用清水泡发好适量的黄豆,准备好制作豆腐所需要的工具设备。
农村学校可以准备小石磨、豆包布、锅灶、柴草、卤水或石膏、小竹筐;城市学校可以准备豆浆机、豆包布、铝锅、炉子、卤水、石膏或凝固剂、小塑料筐。
教学活动及过程
1.准备。阅读教科书的课文,激发学生们参与制作的热情。
2.分工。在开始制作前,教师要对学生进行明确的分工,以便使所有学生都能够参与进来,并且使劳动过程井然有序。
3.制作。制作过程中,教师要加强指导,注意劳动安全。
注意在“过包”(也就是过滤出豆腐渣的工序)的时候,最好过滤两次。
点豆腐的环节,卤水要稀释,点的时候要稍慢一点,不要一下子把豆腐点“老”了,要做到“老”“嫩”适度。
给教师的建议
上课前,教师要试着制作豆腐,以获得成功的经验。
家庭作业
把大家制作的'豆腐均分,让学生用清洁的容器把分得的豆腐带回家,邀请家长一起品尝并分享同学们的劳动成果。
建议
对所有参与劳动过程的学生给予肯定,并对表现突出的给予特别表扬。
五年级下品德与社会教案 篇10教学目标
1.知道我国的制造业在改革开放后得到了飞速发展的事实。
2.知道我国的家电产品从依赖进口到大量出口,产品遍布世界市场的变化。
3.调查了解我国著名的农民产品生产基地。
4.培养和树立对制造的“国货”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教学准备
1.教师在课前应对工业产品出口情况有大致的了解。
2.准备一张地图,小卡片和胶带若干。
教学活动及过程
1.导入。从以往学习过的改革开放的成绩就和现代工业产品的诞生切入教学,引导学生探究〈〈我国主要工业基地图〉〉。
2.识图探究。学生带着问题识图:
(1)我们原有的工业基地有哪几个?说出它们所在的行政区名称。
(2)新建成的工业基地有哪几个?说出它们所在的行政区名称。
(3)说说辽中南工业基地、珠江三角洲工业基地在地理位置上有什么共同之出?
3、,引出课题“制造”。“我们有这么多的工业基地,生产出的工业产品不仅满足了国内人民的需要,还远销国外市场呢,以前许多到国外旅游的人回国是都会给自己的亲戚和朋友购买几样外国制造的洋玩意作为礼物,可是近几年来,很多外出旅游的人在国外的市场上惊喜地发现很多标有‘MADEINCHINA’(制造)的商品。这说明我们的工业制造水平已经越来越高,得到了世界其他国家人民的认可。特别是我国制造的家的电产品已经打入了世界市场,敢于和洋家电竞争了。”
4、识图讨论。(说说自己的'发现和感受)
5、小组探究。
请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汇报课前查阅著名农产品生产基地的资料;然后把农产品的名称写在卡片上,或把它们画出来;再把他们贴到地图的相应位置上。
6讨论。“我们的发现”给出的三个视角进行分析归纳。
7、教师。概括本课题重点,布置家庭作业。
家庭作业:
1、调查家里的家电产品哪些是制造的,产地是哪里?
2、查阅资料,了解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五年级下品德与社会教案 篇11教学目标:
⒈知道世界上的各个国家都有自己的民族信仰、文化习惯和节日习俗。初步了解对世界影响较大的几个主要节日及其文化内涵,并从中感受人类文化传播及其传承,感受文化的多元性。
⒉初步了解一些国家或民族在民俗风情、生活习俗及礼仪上的不同,飞外对不同国家的生活习惯、不同的文化习俗,持宽容、欣赏和尊重的态度。
⒊能够借助资料,在分析比较中发现不同国家、地区的人们的生活特点与他们的生活环境之间的关系,学会联系、民展地认识一个国家。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初步了解一些国家或民族在民俗风情、生活习俗及礼仪上的不同,飞外对不同国家的生活习惯、不同的文化习俗,持宽容、欣赏和尊重的态度。
难点:知道世界上的各个国家都有自己的民族信仰、文化习惯和节日习俗。初步了解对世界影响较大的几个主要节日及其文化内涵,并从中感受人类文化传播及其传承,感受文化的多元性。
材料,馈赠礼品时我们要“入乡随俗”吗?
(通过图片和文字资料,使学生对世界中的礼仪有更深的了解)
⒏:同学们,自从咱国家打开国门后和其他国家人民在民间层次上的友好交流越来越好,不断的了解国外的生活习惯、待人接物等方面的习俗和礼仪,想互尊重各自的生活习惯和礼仪习俗。
作业设计:
不同的国家或民族,节日习俗有着很大的不同,你能说说它们表达了人们怎样的愿望?你还知道哪些节日习俗。
板书设计世界的节日
各国的礼仪及习俗
【五年级下品德与社会教案】相关文章:
四下《品德与社会》教案12-17
《品德与社会》教案12-16
小学三年下品德与社会教案12-17
《品德与社会》教案优秀11-24
品德与社会教案01-31
品德与社会教案12-16
《品德与社会》教案0412-16
《品德与社会》教案0312-16
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上册教案02-08
五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教案02-02